近日,72岁的柴俊勇以新华路街道社区治理“明星”的身份,做客“解放日报谢飞君”视频号直播间。柴俊勇曾担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退休后,他将党组织关系转入社区,担任申新花苑小区业委会主任已有3年多。直播近两个小时,他分享社区治理心得,收获了31万点赞和500多条评论。网友纷纷称赞柴老“热情又有办法”,不少党员和非党员感慨“党课就该这么上”,对他从上海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到业委会主任的角色转变也赞不绝口。
社区治理的“有心人”:退休不褪色,服务践初心
“岗位会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柴俊勇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退休后,秉持“人在哪里,党组织关系就在哪里”的信念,他主动将党组织关系转入所在居民区,接过老伴的“接力棒”,担任长宁区新华路街道红庄居民区第四党支部书记。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社区找到了发挥余热的新舞台。
2022年,申新花苑小区业委会改选,柴俊勇挑起业委会主任的重担,与其他8位党员组成“红色业委会”。新成立的业委会很快迎来大考:疫情防控和精品小区改造工程。小区每栋楼都设有工作群,业委会成员担任群主,及时回应居民需求,化解各类问题,成为居委会的得力助手。
柴俊勇认为,随着社会发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业委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申新花苑业委会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五个协”(协同、协力、协商、协议、协和)理念开展工作。他强调,即便身处互联网时代,社区工作仍需面对面、心连心,要像解决自家问题一样,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
有一次,小区一栋楼水管爆裂,影响二层居民生活,还引发了一些矛盾。柴俊勇和业委会成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联合物业共同解决问题。面对经费难题,柴俊勇果断表示:“先解决水管问题,经费后续再想办法。”很快,水管修复,居民生活恢复正常。
柴俊勇始终牵挂着小区里的高龄老人和困难群体。小区里有位患有精神疾病的独居居民,无人照料。柴俊勇一方面安抚周边居民,呼吁大家理解和包容;另一方面,他联合社区民警、居委干部多次上门探望,送去关爱。经过多轮走访、评估和协调,成功将这位居民送至精神卫生中心接受妥善治疗。
在柴俊勇的带领下,申新花苑第三届业委会在长宁区“红色物业示范企业”“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和“红色示范业委会”创建评选中,荣获“红色示范业委会”称号。
主题党课的“宣讲员”:创新形式,让理论深入人心
作为街道理论宣讲员和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柴俊勇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理论基础,为群众授课。他深知,基层宣讲要注重方式方法,力求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让听众听得懂、能理解、真领会。
为此,柴俊勇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根据不同受众“量身定制”宣讲内容。在红庄居民区,面对观点各异的党员群众,他引导大家辩证分析问题,相互学习借鉴;在楼宇宣讲时,针对白领群体,结合时政和企业相关政策,讲解理论知识;在校园宣讲时,他针对青少年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展《听柴爷爷讲故事》等主题党课。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到理论学习和宣传的队伍中。柴俊勇还是街道理论宣讲团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骨干成员,经常活跃在社区、学校和驻区单位。他精心备课,以多样的形式开展党课教育。例如,组织观看上海解放70周年资料片,通过影像对比展现城市变迁;带领支部党员实地参观学习,增强党史学习效果。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时,他多次组织党课,内容涵盖从红军井冈山会师到新中国成立、从社会主义发展到改革开放的历史,丰富而详实。作为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席教授,柴俊勇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党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公益行动的“热心人”:传承家风,汇聚爱心暖流
柴俊勇夫妇是小区里有名的模范党员夫妻,也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多年来,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老党员的使命担当,退休后依然发光发热。柴俊勇认为,家风家教,身教重于言教,革命事业需要代代传承,因此对下一代的教育要倾注更多热忱与爱心。受他影响,外孙女也满怀爱国之心。柴俊勇带领全家前往延安宝塔山,看望他年轻时栽种的象征上海与革命老区情谊的松树,并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家人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他与外孙女约定,每十年都要为这棵松树浇水、培土。柴俊勇说:“再过六十年,她到我这个年纪时,树就100岁了,家风也会一直延续,意义非凡。”
在上海市红十字系统每年开展的“千万人帮万家”募捐帮困活动中,柴俊勇总是带头捐款,并动员邻居积极参与。2023年,申新花苑小区共捐款12900元。他常说,捐款不在乎多少,重要的是参与,是让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每个人的绵薄之力汇聚起来就是强大的暖流。
多年来,柴俊勇积极参与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和各类公益活动,用行动诠释为民初心,赢得居民广泛赞誉。在他的带动下,更多小区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传递爱心与温暖。从政府副秘书长到社区治理的“多面手”,柴俊勇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革命人永远年轻”的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