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学习博主、自律博主之后,985名校生开始卷一个新赛道——躺平博主。

“北大硕士毕业7年,躺平4个月”、“985毕业回县城躺平的一年”、“985毕业裸辞回家躺平”......

最近一年,越来越多这样的躺平博主火了起来。



图片来源:小红书@水水flow

毕竟,相比较于看每天早C晚A、自律且精致的成功人士的分享:

看看这些放弃内卷的“躺平”人生,似乎更容易让人舒服;在看完这些号称“看完我你就不焦虑了”的短视频里,似乎真的能缓解焦虑。

不过,这些985名校生是真的躺平了吗?躺平后过得和想象中一样吗?他们的父母是如何看这一选择的?



1

985名校生,挤满躺平博主赛道

在躺平博主这一新晋赛道,躺平博主们各有各的躺法。

不过躺着躺着,似乎发现,这一赛道也开始内卷起来了。

NO.1

躺平博主的N种方式

躺平的他们,一开始以自己躺平的生活来做短视频,似乎只是躺平之后单纯无聊,想要找点事情干,满足自己的分享欲。

但他们没想到,把视频发到社交媒体上,会收获这么多人的共鸣。感觉从他们的生活中,看到人生还有除内卷之外的可能性。

比如有博主工作几年后回到舟山一座海岛上的老宅定居,不上班,只是吃饭、放松,有时赶海、看风景。



图片来源:小红书@张大口

观看她视频的人,会幻想这就是现实里的《去有风的地方》,一种理想中的田园牧歌。

还有的博主与其说是展示摆烂,不如说是在完成一种躺平生活的“极限挑战”。



图片来源:@歹毒的无业游民

比如另一位躺平博主在二线城市躺平后,每天自己做饭,去图书馆看书、蹭空调,没事就到处散散步。

她的生活账单非常简单,每个月房租水电1200元,其他支出只需要300元。

她的自媒体账号也从开始拍“挑战30块钱吃一个月”系列后有了更多关注。

NO.2

薛定谔的躺平

但身处内卷的环境下,躺平是不可能永远躺平的。

躺平博主们一开始只是想分享自己的摆烂生活,但当他们逐渐收到了不少点赞、流量后,他们内心的摆烂逐渐被一种“流量焦虑”所取代。

而当躺平博主成为一种职业,视频主打的松弛感也或多或少会成为一种表演。

有博主这样说到:“我的视频看起来很松弛的样子。但人面对镜头的时候不可能真正松弛,放下手机我才会美美躺平。

还有人说:躺平博主们的悖论在于,如果他们真的完全摆烂,你根本不会刷到他们。

的确,以躺平为关键词,你能在互联网上搜到无数点赞过万的短视频。甚至,当躺平成为一条新的流量赛道之后,又细分出了无数个小蓝海。



图片来源网络

躺平博主这个赛道,也开始卷了。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只有“离谱的标题”、“猎奇的内容”才能在这个赛道上一骑绝尘。

固定的更新频率、完成kpi的流量焦虑、说不定哪天就爆红的希望,都有可能使“躺平”这件事与上班同化。

诚然,完全躺平的情况下,如何为没有收入来源的生活买单,是每一个躺平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而做躺平博主,能满足自己生活的开销,甚至还能给自己带来一种成就感,他们很难舍弃自媒体账号去完全躺平。

于是,基于这种薛定谔的躺平,他们也会想:这躺平了,又好像没有躺平,这又卷起来了?

2

父母对躺平的态度,各有不同

除了内心的纠结,做躺平博主,有时还要克服来自父母的压力。

困于既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父母把裸辞在家看作是一种“啃老”行为,放弃985的学历和北上广的高薪工作回到小县城,更是不被父母理解:

“正是年轻的时候,不奋斗不努力,躺平?这一躺一辈子就完了。”

哪怕躺平博主们确实因为做自媒体能够维持日常生活的开销,父母们也依旧认为这是一种“不务正业”,是一份干不长久、不稳定的工作。



图片来源:小红书@君君June爱英语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那些想要或是已经裸辞躺平去做自媒体的年轻人们,总是陷入内耗。

不过,也有父母尝试去支持孩子躺平,并和孩子一起,探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比如,陪孩子做躺平博主。



图片来源:小红书@老田废话多

田田去年2月份的时候鼓起勇气辞掉了八年的工作,准备回家躺平。

第一时间得知的妈妈告诉她:“辞了就辞了,妈支持你。不行就待在家里。”

但身处社会规则之下,人很难抛开一切躺平。在家的这段时间,田田反复在想,自己还可以干什么呢?

你要不试试拍视频,拍咱这儿的景色,拍咱家民宿,说不定还能吸引来顾客呢!”田田的妈妈妈说出了她的想法,“你又爱写作,把你的公众号坚持更新上。说不定哪天就成作家了。

田田一想,这个主意可以,说不定就火了呢?

第二天,田田就开始通过手机,记录在家的日常。

在她的日常vlog里,妈妈永远是女主角。当要拍做饭时,妈妈会提前想好中午吃什么,然后早早准备。为了画面干净好看,妈妈还会给厨房大扫除。

“妈重买了个小案板。之前那个案板旧了,视频里看着脏脏的。咱不能让人家看了视频说咱家厨房卫生不好。以后咱就专门用这个新案板拍视频。”妈妈俨然比田田本人更上心。



图片来源:小红书@老田废话多

做饭视频拍了几期,浏量都不是很高。妈妈也不禁自责,是不是自己普通话不标准,才没有人看。

于是妈妈拿出了职业女演员的素养,跟着网上的朗诵视频锻炼口才和发声。

有一次,妈妈提议拍家门口的秦岭山。于是妈妈骑着电动车带着田田,从家一路拍到了半山腰,记录下了沿途风景。

“风吹动着我妈的发丝,黑的白的都有。我只觉得那一刻的自己,好像还没有长大,还可以躲在父母的臂弯里。

那些过去在工作里吃的亏、接受的内耗,好像一瞬间就这么被风吹没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老田废话多

后来,田田又尝试了拍不同的视频,尝试写公众号,尝试进驻吃播行业。

做自媒体两个月只赚了400元,妈妈的开心和骄傲却溢于言表。

直到现在,田田的自媒体依旧不温不火,也没能靠自媒体赚到多少钱。

但在她的视频和文字里,留下了这大半年全家的温馨日常,还有自己的心路历程。“在我枯燥的后半生里,这或许是比工资更有意义的东西。”

不去内卷,也不再内耗,在父母的支持下,躺平这件事,田田不再因此内耗,并且在其中渐渐找到了内心的力量。

3

寻找躺平和内卷的平衡

在经历了从裸辞到成为躺平博主,再到陷入流量焦虑的过程后,躺平博主们似乎在这个职业中慢慢获得了躺平和内卷之间的平衡。

在追求流量之外,他们找到了另一种能够让自己自洽的方式:

如果遇到了好玩的事情,就拍下来发到社交媒体上,而如果只是低能量的一天什么也不想干,就安安心心躺平摆烂。

没钱了就靠自媒体赚一点,赚够了钱又继续躺平。于是,做自媒体成为了上一段躺平和下一段躺平之间的转接器。



图片来源:小红书@猫叔的院子

比如,有博主辞职躺平后用vlog记录自己摆地摊、开出租、打各种零工的生活,做自媒体本身更像是一件顺手的事。

对于他来说,如果这种成功学叙事之外的生活恰好被算法捕捉,那就开启新副业。如果没有得到流量之神的眷顾,那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

甚至,当短视频的热度变得不是那么重要时,做自媒体,似乎成为了一个契机,能够让他们去尝试一些从没做过的事情。

没有工作的压力,生活也并没有那么无聊。做躺平博主慢慢从一种理想中的生活变成了现实中的自洽。

而对于那些在手机上观看别人躺平人生的人来说,他们希望获得一种勇气,一种能够告诉他们不去追求成功也并不算什么的勇气。

于是,躺平博主们成了不少人的寄托——原来生活不是只有“一直上班到退休”这一种可能性。



而对于父母来说,其实可以允许孩子从内卷的赛道中暂时跳出来,去过一种弹性的生活。

躺平并不意味着人生就完了。当孩子在往前走的路上中感到累了,不必指责他们,也不必告诉他们“快点跑,否则就会掉队”。

给孩子一种包容,一种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想起家的包容。

支持孩子无论孩子选择往前冲,还是休息一下、小躺一下,都可以,都无妨。

参考资料:

[1]三联生活周刊|30岁裸辞后,我妈成了我最好的自媒体搭子

[2]新周刊|一个月只花30元,985毕业生挤满躺平赛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