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平为安宁疗护的老人做检查。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佳 摄

  近日,记者在太原市医养结合工作会上了解到,该市医养结合迎来新篇章:9个老年健康工作机构正式成立。

政策落地的背后,是太原市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实。数据显示,太原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20%。一场关于“尊严养老”的民生实践正在龙城大地铺展开来。从政策破冰到服务升级,从智慧赋能到人文关怀,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医养结合的创新实践,为老龄化社会书写着温暖的篇章。

医养双轨
编织生命全周期“庇护网”

  “过去,医疗与养老如同两条平行线。”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夏晋蜀告诉记者,“如今,我们通过制度创新,正在搭建医养协同的‘连心桥’——从‘住院—康复—护理’的连续服务到‘床边有照护、身边有医助’的立体网络,让老人不必在医疗机构间辗转奔波。”

4月初,记者走进太原中西医结合医院十里铺病区的医养结合中心,温馨舒适的环境令人印象深刻,康复训练室、中医理疗室、书画区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82岁的张奶奶正专心练习书法,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里不仅有专业的护理员照顾,还有医生天天查房,我有点不舒服,马上就能得到治疗。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到很舒心。”  

一旁的康复区,76岁的王阿姨正在智能康复设备的辅助下行走。她的儿子说:“从健康评估到制定康复计划,全程由多学科团队跟进。上周母亲突发尿路感染,值班医生十分钟内就调整了使用抗生素的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太原市还同步制定医养结合奖补项目机构的养老服务标准,构建了梯度化收费体系:单人间每床每月2080元,双人间每床每月1470元,多人间每床每月1110元;护理费分三级(820元)、二级(2060元)、一级(3090元),特级护理个性化协商。

机构探访
医院要“多出”养老院的温度

  “医养结合的关键,是让医院‘多出’养老院的温度。我们重新定义了‘医养空间’。适老化设计包括医用养老床可智能调节体位,智慧呼叫系统、一键呼叫等设备。正在建设的‘记忆家园’专区,将通过怀旧场景重建帮助认知症患者重拾生活能力。”中化二建集团医院副院长牛惠英指着正在施工的食堂区域说,“未来这里将提供鼻饲饮食和家属聚餐服务,让养老不止于‘活着’,更要‘生活’。”

“医养切换,关键在速度要快。”太原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养中心负责人介绍,“老人突发不适,5分钟内即可转入医疗区。”  

“智慧医养、足不出户”,太原中西医结合医院还将医养服务延伸至院外,为出院患者及失能、半失能、慢病、高龄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让专业照护直达居家场景。

生命终章
安宁疗护托起最后的尊严

  在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浅绿色窗帘滤去刺眼阳光,70多岁的胃癌晚期患者高爷爷正在静躺。该院呼吸科主任董建平轻声道:“这里的患者大多处于生命终末期,不再需要手术治疗,但急需基础护理、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

这里没有冰冷的抢救设备,只有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和24小时心理陪护。夏晋蜀说:“安宁疗护的核心在于整合照护与人文关怀,让患者在平静与温暖中走完人生旅程。许多家属反馈,在安宁疗护中看到了死亡的另一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抢救,只有充满尊严的告别。”  

根据省民政厅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省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113所,其中开展养老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73所,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40所。省卫健委自2021年起实施基层医养结合试点示范项目,累计遴选105所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服务。太原作为先行者,正用政策创新与人文关怀,书写着“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温暖答卷。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