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膜、餐具、购物袋……你能想到这些东西都是由玉米淀粉、秸秆等植物原材料制成的吗?而且100%可降解,对环境十分友好!
4月7日,笔者来到位于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园的陕西忠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走进公司展厅,一件件以玉米淀粉、秸秆等为原材料加工生产的农用地膜、购物袋、垃圾袋、一次性水杯、餐具等产品整齐有序摆放,琳琅满目。
“轰隆隆……”在生产车间,地膜生产线上6台地膜机正开足马力“吹起”一条条可降解地膜,犹如一条条白色瀑布从生产线上倾泄下来。
“我们经过一年的准备,近期全生物降解地膜生产线已正式投产,日产30吨,产品主要向陕西和甘肃供应。”陕西忠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新说。
陕西忠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现代科技环保型企业,以源于自然、忠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绿色可持续经营发展为理念,主要从事全生物降解地膜、一次性背心袋、环保玉米淀粉餐盒等产品的自主研发和生产销售。企业产品已通过全生物降解地膜认证(GB/T35795—2017)、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9001:2015)、中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2018)、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等。
“我们生产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堆肥环境中,一般在90天至120天内完成自然降解,无需回收。”王新说:“我们的产品主要以玉米淀粉、秸秆等为原材料,不仅具备普通地膜的增温、保墒、抑草和透光等关键性能,更能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微生物作用实现完全降解,最终产物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公司还和陕西科技大学进行技术合作,定期在使用过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农田进行数据检测,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忠于新材料生产的产品广泛用于农业、餐饮、房产、环卫等行业。王新表示,因产品契合绿色、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完全不愁销路。目前,公司刚完成了来自甘肃的100吨地膜订单,产值300万元,正抓紧赶制下一笔订单。
在公司生产车间内,地膜机、片材机、制杯机、成型机、吹膜机、制袋机等80余台大型设备已安装完毕,可降解塑料袋和一次性餐饮具生产线将陆续投产,年产量约36000吨全生物降解制品,预计年产值约4个亿,可解决200余人就业。
传统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陕西忠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生物、化学或物理等方法加工制成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在自然环境中能被微生物作用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对环境无害物质的一类材料。在减少对传统化石资源依赖的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
“近年来,铜川把大力发展新型材料产业作为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立足企业实际,抢抓发展机遇,布局了年产5万吨的全生物可降解制品项目,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基地。”王新说道。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