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汽车产量为570.74万辆,是全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大省,是第二名安徽省的2倍多。不过,广东生产的主要是比亚迪、广汽、小鹏汽车等乘用车。而在客车制造方面,优势似乎并不大。其实,广东也曾经是我国客车制造业的高地,并拥有辉煌一时的广州客车厂”
01—
广州客车,始于1949年
1948年,同盛机械厂在广州创建成立,这是一家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厂家。
1949年,广州市创建成立了一家汽车修理厂,并与同盛机械厂合并,组建成立了广州市公众汽车修理厂,这就是广州客车厂的前身。
这家工厂早期还是汽车修理,以及零部件的制造为主。直到1954年,才手工敲打出第一辆铁木结构的客车——“华南”牌公共汽车。
由此,开启了广州市制造客车的历史。
02—
从红卫卡车,到越秀客车
事实上,广州公众汽车修理厂真正在全国打响名声的第一款车,并不是客车产品,而是一款卡车。
1969年,工厂基于东风汽车的20Y车型全套设计图纸,研发制造了一款轻型卡车,命名为红卫牌汽车。这款轻型卡车也让广州公众汽车修理厂享誉全国,一共制造了10000多台,大大提升了广州的汽车制造水平。
进入70年代,广州客车厂的实力已经很强。这一时期工厂生产的“越秀”牌客车,由于性能可靠,还做为礼宾车经常用于迎送外国贵宾。
之后,工厂还研发出了“铰接式”公共汽车,大大提升了市内公交的运输能力。在80年年代初,广州客车厂制造的GZK6874E型团体客车,甚至还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了非洲国家。
03—
广州客车厂,黄金10年
上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公路客运市场,以及客车制造业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一时期,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巨大的客流运输需求。而这一时期的铁路网络还不完善,为公路客运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广州客车厂也抓住了这一发展机遇期,推出了GZK6100AD-T型客车、GZK6100A型团体客车、GZK6120F(S)型双层客车、GZK6142A型铰接式客车、GZK6700轻型客车、GZK6900GE型城市公共汽车等诸多车型,还制造了我国第一辆无人售票公共汽车。
据统计,广州客车厂生产的客车销售到了全国30多个省区,并且出口到了美洲、东南亚等国家。当时,广州客车厂的产品供不应求,工厂门口挤满了购车的客户,买车甚至要“走后门”。
从1982-1992年,广州客车的规模仅次于上海,是全国第二大的客车制造基地。可以说,一时也是风光无限。
04—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回顾我国的客车发展历程,可以用十年河东十河西来形容。进入90年代中后期,广州客车就已经风光不再了。
从1992年开始,国内客车制造行业开始复制乘用车领域,合资造车的成功经验。在全国各地涌现除了诸多合资客车厂商,例如:西安的西沃客车(沃尔沃),广西的桂林大运(韩国大宇),哈尔滨龙日客车(日本日野)、北方尼奥普兰等厂商。
与此同时,本土的常州长江客车、丹东黄海客车、郑州宇通客车、扬州亚星客车、厦门金龙客车等本土厂商,发展势头都非常强劲,并且得到了省内公交和客运市场的大力支持。
广州客车厂由于技术上的落后,以及新竞争对手的压力,已经不复之前的辉煌了。
05—
多次拯救,功亏一篑
事实上,面对市场的不断下滑,为了挽救广州客车厂,广州市还是做了不少的努力的。1996年1月,广州以广州客车厂为核心,组建成立了广客汽车企业集团。
1996年4月,广州市又将骏达汽车集团、羊城汽车公司、广州客车集团等合并,组建成立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广汽集团。
在此之后,广汽集团凭借着与本田、丰田在乘用车市场的合作,迅速发展成为国内实力雄厚的汽车产业集团。但是,广汽集团在乘用车方面的成功,并没能够阻止广州客车厂的持续下滑的命运。
到2000年,广州牌客车正式停产,并宣告破产。2005年12月,广州一汽巴士公司40路公交最后5辆“广州牌”客车走向报废,标志着“广州牌”客车成为了历史。
06—
最后
回过头来看,从1949年创建成立,到2000年破产,广州客车厂走过了5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客车制造历程中,广州客车也有过成为国家礼宾车,首创无人售票公交车,销量全国第二等高光时刻。
但是,最终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没有能够走到最后。时至今日,我国的客车行业已是“一通三龙”的天下,也就是郑州宇通、厦门金龙、苏州金龙和厦门金旅,四大巨头领跑市场。已再看不到广州造客车的身影,这也是很多广东汽车人心里的痛。
不过,来自兄弟城市深圳的比亚迪汽车,在2007年收购了湖南三湘客车,进入新能源客车领域。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客车,仅次于郑州宇通的第二大制造商,也算是广东客车制造业的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