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4日讯 春风拂面,创新潮涌。在威海南海新区,企业技术改造与高校创新研发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走进森荣电机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有序地作业,而在另一边的组装车间内,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组装调试。“这次改造主要对流水线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升级以后,人工成本直降70%-80%。”威海森荣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宝玉指着正在调试的新产线介绍,“我们研发团队都是专业的技术工人组成的,完全由自己研制和组装完成。”


据了解,首条自动化产线预计6月投产,年内将扩展至13条,产品不良率显著改善,智能检测系统更实现了装错漏装的实时报警,24小时连续作业的新产线配合智能检测,使产品稳定性提升20%以上。在威海南海新区,像这样通过创新技改转型升级的企业不在少数。为了助力企业发展,今年,威海南海新区结合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及省、市级技改资金申报等政策,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项目盘。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承担省市科技创新项目,为企业发展量身打造“一企一策”,让企业享受最大实惠。企业以智能化、绿色化为抓手,加快技改升级步伐;高校则聚焦前沿领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北京交通大学威海研究院,先进光学与激光技术应用实验室科研团队在高功率激光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力场调控的光栅畸变抑制方法,有望解决高功率激光组束系统因合束器件热效应导致的光束质量下降问题,为激光技术的深入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高功率激光目前在医疗、工业、通信和国防等领域均具有广泛应用。激光合成技术是目前实现高功率激光输出的关键手段。但随着参与合成的激光数目与功率的不断提升,合束元件不可避免地出现温度升高,引发热畸变,进而导致系统输出光束质量下降。对此,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应力场调节的光栅畸变调控技术”,通过施加外部应力调节光栅内部应力梯度,从而实现对光栅热畸变的有效抑制。该技术不仅可提升合束系统激光输出的稳定性和光束质量,还能减少对复杂冷却系统的依赖,降低系统搭建成本,为高功率激光系统的小型化、集成化发展开辟新路径。目前,研究院“先进光学与激光技术应用实验室”的实验场地正在有序建设中,为项目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高校院所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深厚的科研积累和突出的创新能力。今年,威海南海新区将全力支持北京交通大学威海研究院加入市级“1+4+N”创新平台体系,支持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抢占我省仿生产业发展先机,推动仿生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与拓展,支持威海海洋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深耕智能船舶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船艇智能装备产业链条等,并指导各院所申报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项以上。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里,科技创新正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闪电新闻记者 谭蓓 通讯员 王晓根 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