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秦始皇横扫六合,何其霸气。其实,他的霸业并非不可阻挡。战国时期,六国的确有过机会让秦国的野心止步,但关键是人——只有三个人有能力阻止秦国崛起。然而,天不遂人愿,这三人无一善终。
要是他们能多活二十年,秦国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甚至可能被灭。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三位传奇人物:一位君王,一位武将,一位文臣。
首先,赵武灵王——这位君王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改革家,也是战国时期最让秦国忌惮的人。他刚继位时,赵国的日子可以说是惨不忍睹,被秦国、齐国打得抬不起头。赵武灵王却没有认命,他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推行“胡服骑射”。说白了,这就是让赵国人换上游牧民族的服装,学会骑马射箭,告别中原传统的慢吞吞步兵战法。
这一改革让赵国的军队脱胎换骨,变得像游牧民族一样灵活、迅猛。
“胡服骑射”到底有多厉害?赵武灵王一出手就灭了中山国——一个长期威胁赵国安全的强敌。这战绩让赵国名声大震,赵武灵王的威望直线上升。他还开疆拓土,收服了林胡、楼烦两支游牧部落,成为诸侯中的霸主。
秦昭襄王更是忌惮到不敢与赵国交战,甚至派人追杀赵武灵王,结果失败了。可以说,只要赵武灵王在世一天,秦国就不敢动赵国一根毫毛。
然而,这么一个英明神武的君王,却被自己的家人害死了。他传位给儿子赵惠文王,自己成了“主父”,专心搞军事和开疆拓土。可惜赵惠文王和他的另一个儿子赵章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赵武灵王被围困在沙丘行宫,活活饿死。一代枭雄就这么惨淡谢幕,赵国也失去了唯一一次称霸的机会。
再说李牧,这位武将是真正的战神。他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赵国,但他硬是靠着自己的军事天赋扭转了局面。公元前234年,秦国大军攻赵,赵国几乎被打废。然而李牧凭借临时拼凑的军队,竟然大败秦军,连秦军主帅桓齮都落荒而逃。
这一战让赵国重燃希望,让诸侯意识到秦军并非不可战胜。
李牧的军事才能不止于此。他在随后的战役中数次击退秦军,甚至在秦国兵分两路时,用南守北攻的策略将秦军打得落花流水。如果赵国人口和兵力能够持续补充,李牧完全有能力击溃秦军。可惜,赵国国力不济,连年征战消耗了大量资源。
而秦国则趁机用离间计,让赵王误杀了李牧。这一昏招直接导致赵国灭亡。李牧是秦国称霸路上的最后一道屏障,他的死让秦国铁骑再无阻碍。
最后一位是苏秦,一个靠嘴皮子就能改变局势的文臣。他自学成才,悟出了“合纵连横”之法,成功说服六国结盟。这联盟看上去松散,却让秦国整整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半步。苏秦凭借自己的智慧,让秦国按兵不动,诸侯们得以喘息。
苏秦的合纵策略堪称战国时期的一次奇迹。他让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自己担任“纵约长”,兼任六国相国,成为真正的“战国兼职王”。秦国虽然强大,但面对六国联盟也只能选择暗中挑拨离间,根本不敢轻举妄动。然而,苏秦的结局却很惨。
他因为权势过大遭到其他大臣嫉妒,最后被刺客暗杀。这位改变战国局势的智者,竟然死在自己人手里,实在令人扼腕。
赵武灵王、李牧、苏秦,他们任何一人都足以阻止秦国的霸业。但命运似乎偏爱秦国,三人一个个离世,六国再无力抵抗。试想,如果赵武灵王没被饿死,李牧没被误杀,苏秦能多活几年,战国的结局会如何?秦始皇还会横扫六合吗?
这一切都已经无法重来,只能感叹天意难违。
从中我们不禁要问:历史的进程究竟是由个人决定,还是由时代的洪流推动?是英雄无法改变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了英雄?这三位战国传奇的悲剧,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秦国的崛起是必然的吗?
还是六国自己犯了太多错误?
信息来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李牧的军事成就及赵国的衰亡原因] [苏秦合纵策略在战国历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