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过,嘉善商务物业服务中心办公室里的电脑陆续亮起。客服经理何静如换好工作服,习惯性地点开工作iPad,查看待办或未办事宜。

就在此时,CRM系统(智慧平台终端)弹出一条待办事项:“17栋企业绿植修剪需求。”她快速回复后,顺手点开企业信息库——这家3月1日刚迁入青羊总部基地北区的科技公司,主营业务、对接人电话等数据立即呈现。

“现在一部iPad能调取600多家企业的全息档案,但该走的路一步都不会少。”作为从物业管家转型的智慧网格专员,何静如早已习惯这样的工作节奏。

青羊总部基地园区,13名像何静如这样的网格员,正以“铁脚板+数字化”重塑服务体系。在青羊经开区管委会推行的“三级联动机制”下,她们日均步数超3万,却让98%的企业需求实现“线上响应零跑腿”。

“移动智慧终端”重构服务流程

上午9点,在园区17栋企业门前,何静如向企业方了解了修剪需求。随后,她多角度拍摄需修剪的绿植,并通过CRM系统记录、上传。

“以前可能要手写记录,然后电话通知园林部,现在只需要上传相关信息。”何静如边说边滑动屏幕,向记者展示系统里600多家企业的信息库,“连企业迁入时间、主营业务都一目了然”。


就在何静如演示CRM系统时,一条营业执照变更咨询弹出。调取“政务指南”版块后,清晰显示出所需材料清单,“您可通过‘青羊政务通’线上预审,避免往返窗口。”

又一项事务办理完成,其效率较之以前显而易见。而这种服务效率的提升,源于“智慧网格”改革。

嘉善商务客户管理中心负责人黄磊介绍,青羊总部基地园区在经开区管委会的指导下,建立了“管委会-物业-企业”三级联动机制,在组织架构上创新性地建立了一级网格长、嘉善网格长、分管网格长以及“嘉善网格管理中心”。


目前,有13名网格员专员服务片区内超过600家企业,每位网格员均配备了移动CRM系统,该系统集成了企业信息库、政务知识库、智能派单系统、应急响应模块以及数据分析后台,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CRM系统(智慧平台终端)”。企业提出的诉求能够即时触发管委会、物业及网格员三级预警机制,对于重要事项,必须在15分钟内作出响应。

网格专员的“身份”进化论

在园区走走停停间,时间来到午休时分。此时,何静如手机APP计步器显示已经走了18426步。

“最近我们会为每家企业送上‘汛期提醒’宣传单,每天除了解决企业随时反映的问题,在园区往返来回的时候,也会留意安全或一些不易发现的问题,比如安全隐患、栏杆锈蚀等。”何静如说,虽然本质上都是为园区企业解决问题、服好务,但园区的网格专员必须站得更高些,“不仅要懂物业服务,还要熟悉各种政务政策。”


在何静如iPad的CRM系统里,记者看到了她的“知识库”标签:产业政策、社保新政、税务优惠……这些曾经专属政务窗口的知识,如今成为园区网格专员的标配。

这种转变正是园区推行“物业+政务”双轨服务的成果。

“我们要求网格专员既要是‘活地图’,又要当‘政策通’,不仅要熟知企业电表位置,还要能解读最新税惠政策。”作为嘉善商务网格管理中心负责人,黄磊称,青羊经开区、嘉善商务都会定期开展“物业+政务”专题培训,真正让网格专员实现服务能力的跃迁。

三万步的新内涵

下午4时30分,何静如的步数定格在31429步。但她更在意的是系统“今日完结”的事项:从绿植修剪到政策咨询,从消防检查到协调装修噪音投诉。

“走得多的还是那些‘不智能’的地方。”她指着17栋已经修剪好的绿植,“正是这些脚步,让企业相信‘有事必达’不只是口号。”

再次回到嘉善网格管理中心,13名网格专员,有的坐在电脑前更新企业需求台账,有的还在园区的某个角落忙碌着……

这就是园区网格专员们的新常态。


据了解,目前青羊经开区专属网格员有23人,从信息收集到政策落实,从资源对接到业务办理,网格员正成为青羊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的“排头兵”。

“我们要求网格专员们既要‘沉下去’发现问题,又要‘快起来’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无事不扰、有事必达’的承诺。”青羊区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道。

用脚步丈量需求,用科技提升效率。新的一天,新的三万步又将开始,而那些被科技赋能的足迹,正在重新定义青羊经开区各园区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的内涵。

【往 期 回 顾】

报道:张静

视频:张涛

编辑:梁艺怀

转发周知,让更多人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