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成都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枢纽,因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而始终保持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如今又被赋予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的时代使命。

4月15日,成都召开全市对外开放发展大会,明确提出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持续扩大开放的不竭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坚定信心

以内部确定性对冲外部不确定性

“通过这次大会,我感受到了成都近年来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了解了成都未来的发展方向,坚定了在成都发展的信心。”林德气体(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明华会后表示。

“非常有信心!”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贾茜也有相同的感受,并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但客观上也有利于我们加速突破,加快转型,我们会和成都共成长!”

信心,是大会上的高频词。这份信心,既来自成都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也来自成都对外开放的已有基础和资源禀赋。

近年来,成都依托“两场两港”等战略大通道、大平台,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贸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外国领事机构数量跃居中西部第1位,国际班列连接全球130余个城市,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8700万人次,枢纽平台优势、开放经济优势、人文交往优势明显提升。

与会者认为,要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变局”带来“变量”、“变量”触发“增量”。



锚定重点

明确对外开放战略路径和重点任务

高水平对外开放征程中,成都有哪些优势?

空中客车(成都)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有限公司商务、战略及业务发展负责人杨树栋表示,“从优越的区位条件到高效的政务服务,从产业链配套完善到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成都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航空产业变革。”

香港玉湖集团总裁、玉湖冷链董事长郭立民称,“成都的开放基因与全球价值,是企业扎根的沃土;成都的‘双向开放’实践,与玉湖冷链的战略高度契合。”

如今,肩负新使命,成都如何利用优势更进一步?

大会指明路径——

要建强开放平台,高标准打造综合性交通物流平台,提升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功能,推动国省级开发区、国别合作园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机制创新、功能拓展,加快建设聚势赋能的对外开放载体。

要强化经贸合作,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力以赴推动“蓉品出川”“蓉品出海”,抓好重大项目招引,以更实举措吸引和利用外资,实现更大力度“引进来”、更高水平“走出去”。

要扩大对外交流,积极承接国家主场外交配套活动,高质量办好成都世运会、“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金钟奖、金熊猫奖等重大赛会,优化全球友城布局,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强文化传播,讲好成都故事,不断擦亮“三城三都”品牌,提升世界文化名城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要优化服务保障,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常态化开展“进解优促”工作,完善涉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擦亮“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服务品牌,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实干作风

推动对外开放工作迈向新台阶

今年一季度,引进重大项目331个、总投资2959亿元,分别完成开门红进度的255%和153%;

2024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390亿元,同比增长12.1%,规模居中西部城市第一,拉动全省外贸增长9.5个百分点;

全市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增至241个,连续七次荣获全国友协“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

2024年,铁路港经开区实现园区地区生产总值478亿元、同比增长8.2%……

会上,成都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成都市商务局党组书记邱长宝,中共成都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姜斌,青白江区委书记、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党工委第一书记王林相继亮出了“成绩单”。

对此,与会者纷纷感慨,抓工作、干事情,干与不干、认真干和应付干、全力以赴干和尽力而为干,完全不一样。

面对未来,大家也表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对外开放工作涉及面广、联动性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敏感敏锐、立说立行、创新创造、认真较真、实干实效”的作风,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凝聚开放发展强大合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喆 唐小未 吴茜 曾书睿 责任编辑 何齐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