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的蔡澜,现在一个人住在香港尖沙咀的全海景酒店套房。
无儿无女,妻子走后,他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送了人,只留了一点普洱茶,搬进了尖沙咀的全海景酒店套房。
每月花费五六十万聘请8人团队24小时贴身照顾自己,包括秘书、助理、医师、护士、管家、司机等。
现在的他醒了就喝,累了就睡,吃饱打游戏,谁劝他改生活习惯——统统赶走。
有人以为他孤单,其实他自在得很。
有人劝他看开,他却说:“早就看开。”
散尽家财、活得清醒,他这一生的答案,其实就三个字。
很多人知道蔡澜,是从《舌尖上的中国》开始的。
他那句“人生不能没吃的精神”,火遍了网络。大家记住了这个爱讲吃、讲玩、讲人生的老头。
可年轻时的他,日子一点不轻松。
1939年,蔡澜出生在新加坡一个书香世家。
父亲是电影人,母亲是家庭主妇。
但别以为“书香”就是有钱人,他家其实穷得叮当响。
为了求学,他一个人来到香港,从中学读到大学,每一步都得自己找饭吃。
14岁,他开始写稿。不是写着玩,而是为了挣饭钱。那会儿,一篇稿子能换几块钱,够吃几天饭。
大学毕业后,他没有进办公室,也没去教书。他选了一条没人敢走的路——拍电影。
一开始做幕后,后来做编剧、导演、制片。
再后来,自己做美食节目、写专栏、搞餐厅、出书……
一步一步,把自己从“写字混饭吃的小子”,变成了“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人们说他风趣,说他幽默,说他是文化圈的“吃货祖师爷”。
但他知道,自己能有今天,全靠一个词:拼命。
他和妻子方琼文相守多年,一直都没有要孩子,因为他们都觉得丁克的生活更舒服。
2023年年初,妻子在家里意外摔倒,不幸离世。
那一天,他也跌倒了,伤得很重。股骨头碎裂,手术之后几乎不能行走。
一失一伤,双重打击,连他自己都差点熬不过去。
那段时间,他从未如此沉默。节目停了,社交媒体停了,朋友聚会也不再参加。
有人问他,怎么挺过来的?
他只说了一句话:“不去想。”
不是没痛苦,而是知道想了也没用。
他说自己过得简单,搬离了与妻子一起生活的房子,住进尖沙咀一间海景公寓。
有海、有茶、有回忆,他觉得够了。
别人眼里孤独,他却说,能独处是福气。
很多人说他疯了——
年纪这么大,还不养生?还不戒烟戒酒?
还天天吃肉、打游戏、喝酒泡茶?还雇八个人24小时轮着照顾?
可他偏就觉得,这才是活着。
“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身体不是机器,不必那么精细。”
年轻时忙工作,没时间玩,现在年纪大了,总该为自己活一次。
有人劝他“节制点”,他当场翻脸:“好不容易可以为自己活,干嘛还听你安排?”
他最烦别人劝他“要多管住自己”。
在他看来,人生最重要的是两个字——开心。
这一点,他一直没变。
几十年拍电影、做节目、写专栏、搞餐厅,说白了,都是他喜欢的“玩具”。
以前是拍电影的玩具,现在是打游戏的玩具。
别人想赚钱养老,他想赚钱“自嗨”。
所以从14岁开始赚钱,到80多岁还没停过。他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真的很麻烦。
有人问他:“你怕孤独终老吗?”
他笑了:“有钱还怕什么?”
蔡澜现在的生活,说豪华不算,说随性却极致。
住酒店式公寓,海景无敌,茶香绕屋。
古董、字画、收藏品,统统送人了。只留下一罐五十年前的普洱茶,说:“留着自己慢慢喝。”
有病?有。
年纪大?是。
没人陪?不见得。
他不靠儿孙,也没儿孙。靠的是自己,靠的是自由。
别人说他晚景凄凉,他笑着反问:“你有我潇洒?”
很多人老了会焦虑。他不焦虑。他说,人生不该拖着走,而该跳着走。
不是乐观,而是看透;不是看淡,而是想开。
有人在评论区骂他,说“这么大岁数还不正经”。
他一点不气,反倒回了一句:“我这一辈子,最正经的事就是不正经。”
活得有点疯,有点散,但自由得让人羡慕。
如果硬要给他的一生找个关键词。
不是“才子”,不是“食神”,也不是“顽童”。
而是:看得开。
想吃吃,想玩玩。有人爱,也有人走。人生苦短,不必凡事在意。
别人活一辈子,为了别人活。他活一辈子,只为自己开心。
他不怕老,不怕死,不怕没人送终。
怕的是,到最后,连一口想吃的饭都得忍着,连一次想笑的机会都得装着。
所以他拼命挣钱,不是为了攒,而是为了花。
他拼命活着,不是为了活久,而是为了活得爽。
83岁,蔡澜活得像个老顽童。
别人老了怕这个怕那个,他只认三个字:管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