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2024年大选时,马斯克豪掷数亿美元助选,推特账号为特朗普重开绿色通道,甚至以“政府效率部”大佬身份掀起华盛顿风暴,媒体惊呼他是“影子总统”。



可如今,特朗普一句“我不需要马斯克做任何事”却让这段同盟瞬间冷却,尽管特朗普在明面上依然表现的非常“喜欢”马斯克,但他私下里对马斯克是什么看法,就不好说了。

那么,是什么让这对曾经非常亲密的“黄金搭档”渐渐生隙呢?



从“亲密战友”到“表面客套”

2024年的美国大选,注定是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的高光时刻,那时的马斯克不仅是特斯拉和SpaceX的掌舵人,更是通过收购推特(现为X平台)摇身一变成了舆论场的主宰者。



他为特朗普恢复账号,投入数亿美元助选资金,甚至亲自下场为特朗普站台,力推共和党议程。

而特朗普则投桃报李,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马斯克为“天才企业家”,甚至传出他以最高价购买红色特斯拉的轶事,象征着两人间的深度捆绑。



更引人注目的是,特朗普上台后,马斯克被任命为“政府效率部”(DOGE)的牵头人,负责推动联邦机构裁员和预算削减,这一角色让外界戏称他是“常务副总统”。

然而,蜜月期总是短暂的,特朗普胜选后,权力结构的稳定让马斯克的“特立独行”逐渐成为负担。



他主导的政府效率部动作过大,裁撤19个联邦部门、削减数千亿美元预算的激进举措引发了党内和公众的反弹。

与此同时,马斯克与新任国务卿的公开争执让特朗普团队内部裂痕加深。



在日前白宫内阁会议上,特朗普更是直接表态:“我不需要马斯克做任何事,我只是碰巧喜欢他”。

虽然单从这句话来看,两人的关系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对于马斯克这样一个胸怀大志,想要在美国政坛大展拳脚的人来说,特朗普的发言无疑意味着马斯克在特朗普团队中地位的下降。



矛盾重重

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分手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

首先,两人在经济政策上的分歧早已埋下伏笔。马斯克的商业帝国高度依赖全球化,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是中国市场的支柱,2024年贡献了其全球销量近三分之一。



然而,特朗普上台后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却让这一模式岌岌可危,他对华加征145%关税的政策直接推高了特斯拉的零部件成本。

马斯克罕见地在X平台公开批评关税政策,称“贸易战没有赢家”,这一表态与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核心议程背道而驰。



此外,在大选期间,特朗普需要马斯克的舆论操控力(X平台)和技术影响力(星链系统)来巩固支持率。

但胜选后,共和党建制派和犹太财团等传统势力迅速回归,重新掌控国会和政策话语权。

马斯克的“外来者”身份开始显得刺眼,他的激进改革触动了太多既得利益集团。



比如,政府效率部裁减预算的计划直接威胁到军工复合体和华尔街的利益,而马斯克试图通过X平台继续引导舆论的做法,也让共和党内部感到不安。

特朗普的“我不需要马斯克”表态,被广泛解读为向这些传统势力释放信号,马斯克不再是“特殊盟友”,各方可以重新争夺政策主导权。



政治博弈

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分裂,归根结底是华盛顿权力游戏的必然结果。

特朗普的“实用主义联盟”本质在此次事件中暴露无遗,大选时,他需要马斯克的金钱和技术来赢得选票,执政后,他却优先维护本土制造业和传统利益集团的核心票仓。



马斯克的商业版图虽然庞大,但其全球化需求与“美国优先”框架格格不入。

SpaceX的NASA合同近期被国会重新审查,特斯拉股价因关税和品牌负面情绪暴跌超30%,这些连锁反应无不印证了政商捆绑的高风险性。

马斯克或许仍会是科技领域的弄潮儿,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失意,无疑让特朗普的“美国优先”露出了更清晰的轮廓。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不仅是观察美国的一次机会,更是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的关键时刻。

美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提醒我们,外部压力往往会加剧其社会矛盾,中国应继续保持战略定力,稳步推进自身发展。

参考资料

凤凰网财经:《对特朗普关税政策不满?马斯克发文暗示经济全球化》2025年4月14日
极目新闻:《在多次表达不满后,马斯克这回真要与特朗普闹掰了》2025年4月13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