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等不到中国电话,自诩谈判大师的特朗普变得越来越焦躁。眼看着国内科技巨头的怒火快压抑不住了,特朗普展现出了示弱的苗头。
日前,特朗普借特使之口称,应该尽早和中国谈判,找到贸易战的解决办法。这位特使发言的同时不忘维护特朗普的面子,称总统的的确确是谈判大师,要让谈判大师发挥出他的效用,首先得对话。
为了证明他的观点,这位特使甚至把普京搬了出来,称特朗普上台之前,拜登和普京可是剑拔弩张了好多年。言下之意是啥呢?你看啊,我们就是比拜登有魄力,懂对话、会谈判。可问题来了:你不是说自己和中国关系好?那怎么不直接打个越洋电话?
美国打贸易战,不是什么新鲜事。建国短短200多年,一有事就喜欢先打关税牌。但这手法说白了就跟谢逊使的那一套“七伤拳”差不多,你以为你杀敌一千,其实先把自己五脏六腑震了一遍。
咱们看这次,美国对中国商品一上来就加到了125%、145%,看起来很猛很令人害怕?结果呢,中国市场的回应是:反手加税、强硬反制,而且明确告诉你:你再加,我就不理你了。
而美国这边呢?华尔街嗷嗷叫,苹果特斯拉急眼了,连沃尔玛都开始写内部备忘录:我们扛不住了。
搞笑的是,中方记者跑到纽约特朗普大厦的纪念品店一看,发现好多商品都故意遮住了“中国制造”字样。这就跟考试没及格,把卷子上名字涂掉一样,掩耳盗铃呢。
特朗普为什么一定要打贸易战?说到底,是赌中国先受不了。他打的是一场胆小鬼博弈,觉得中国会先眨眼,从而低头谈判。但显然,他错估了中国人的决心。
中方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边稳住国内市场,一边冷静反制。不主动挑事、不怕惹事。我们始终都是一句话:以战止战,打到你喊停为止。
这招对美国打得可太精准了。你不是说中国离不开美国市场吗?结果发现,美国消费者更离不开中国商品。饲料涨价、鸡蛋成奢侈品、科技产品缺货断供。美国人自己都看出来了:这波哪里是打中国啊,是我们自己在买单。
别看这短短的两周时间,美国这边的政治压力已经要爆炸了。一边是底层的红脖子选民,被物价折腾得要倒戈;另一边是科技巨头,供应链一断谁都活不了;更别说中产阶级,既要买贵的手机、吃贵的鸡蛋,还得看着股市天天跳水。
搞笑的是,特朗普最初豁免的,不是红脖子们最爱的汽车零件,而是科技产品,芯片、电脑、手机这些。他嘴上说“美国优先”,结果优先的是硅谷金主爸爸,底层选民成了不值钱的垫背的。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对付中国,特朗普搞了个“大动作”:给75个国家开出90天谈判期。你们要么签协议,要么加税。听起来很强势对吧?但实际上,这是在告诉这75国:我不买中国的了,只能买你们的。
这句话听着很洒脱,落到现实上就是:美国彻底暴露了自己的依赖。人家出口国马上反应过来:你离不开我啊?那对不起,我不降价。我加你10%的税,你自己去转嫁给消费者,跟我没关系。于是谈判谈不下去,价格也压不下来,美国进口商只能吞下涨价苦果,消费者只能哑巴吃黄连。
中方这边呢,并没有等那个电话,但策略早已布好。海关反制、产品豁免清单、加税上限预告,整整一套组合拳。
特朗普原本以为加税能“逼和”,但中方没有任何示弱的表现,反而一步步让美方陷入战略焦虑。于是,白宫开始释放“愿谈”的信号,特使放话、海关豁免、话题转移,一环接一环。这一波,不是中方先眨眼,而是特朗普眨眼了。
当特使不得不在福克斯电视台上,低声下气说“我们该谈了”,那已经不是谈判大师的姿态,而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妥协。
特朗普发动的这场关税战,原本想打出一个三分球,结果盖得惨不忍睹。
而中国,则用“沉默的力量”赢下了上半场,不动声色地完成了战略反制。下一步的较量,或许不是嘴上说谁赢谁输,而是看谁更有耐心,更能稳住局势,更懂得长期主义。从这个角度看,中美的这场胜负,已经分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