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新闻网4月14日讯(记者 向胤蓉 通讯员 李季)在株洲市荷塘区六〇一生活区,岁月的痕迹如斑驳的红色砖墙,深深镌刻在每一栋建筑之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苏式风格建筑群,房屋老化、设施陈旧,安全隐患日益凸显,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苦不堪言。如今,在荷塘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荷塘区住建局等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六〇一生活区经历了一场蜕变,老建筑重焕生机。



改造前的六〇一危旧房航拍(记者 谭俊杰/摄)





改造后的六〇一生活区危旧房航拍(记者 谭俊杰/摄)

近日,记者走进荷塘区茨中村24栋308业主吴革华家中,他兴奋地向记者展示“新”家。“以前的屋顶‘千疮百孔’,维修后再也没有漏雨的现象;以前铝制线路经常短路,容易引发火灾隐患,现在线路全部改造了……”记者看到,漏水的顶棚更换为美观的石膏板吊顶、斑驳的墙面重新加固粉刷、室内老旧管道变成PVC管道、厨房卫生间新加铝扣板吊顶,老朽的木质楼梯扶手变成崭新的不锈钢材质……





改造前的六〇一生活区危旧房(记者 谭俊杰/摄)





改造后的六〇一生活区危旧房(记者 谭俊杰/摄)

面对危房的蜕变,荷塘区红卫村1栋105业主、业委会负责人范建军更是深有感触。自从房屋被鉴定为危房后,范建军一直奔走忙碌、争取支持,后荷塘区住建局等部门给予了全方位的帮助,他十分感谢。“以前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睡在这里,半夜起来还要用脚盆脸盆接水,现在全部维修好了,我就考虑把房子重新装修,安居乐业。”范建军家住一楼,房屋后自带庭院。“这算是城市房子的稀缺资源了,以后再在这里种些花花草草,夏日遮阴、夜晚乘凉,好不惬意。”

自2019年荷塘区六〇一生活区12栋房屋被鉴定为D级危房以来,一场围绕着六〇一生活区的“排危记”拉开了大幕。前期,针对这些老旧危房,荷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妥善安置部分受灾居民,结合“三供一业”物业改造,进行提质工程,积极推进消防设施建设,并将其申报列入棚改项目,纳入城市危旧房改造计划。

2024年11月18日,荷塘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六〇一生活区危房整治事项,正式启动六〇一生活区危房排危工作,共筹集资金1200万元,用于危房修缮,为整改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荷塘区委托专业公司对亟待修缮的房屋重新进行全面的安全鉴定,精准找出房屋存在的隐患问题,并与居民代表充分沟通,形成最终的维修加固改造方案。

有了精细的方案,又该如何有力执行呢?荷塘区聘请湖南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作为施工方,确保10栋危房的维修加固改造工程在40天内完成。经过紧锣密鼓、日夜不停地修缮,今年1月中旬,前期搬离的89户150余名居民又回到了自己的“新”家,赶在年前置办年货、整理房屋,和家人一起过了一个幸福安居年。

“截至目前,维修改造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包括完成10栋危房屋面原有结构拆除、防腐防火室外工程,屋面木结构加固、防水工程、楼道修缮工程、外墙落水管更换、室内吊顶工程、电路改造、室外污水管网及路面修复,维修后的房屋结构稳定性在10年以上,让居民住得安心。”荷塘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他还介绍:“在12栋危房中,其中红卫村2栋、茨中村16栋房屋因曾经历过火灾,房屋烧毁严重,不适宜维修加固,接下来,我们将在获得大部分居民同意的基础上,争取在政策、建筑成本上给予更多支持,持续推进这两栋危旧房原址拆除重建工作。”

春风和煦,走在荷塘区六〇一生活区,红色的砖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温暖的色泽,人们的脸上带着笑,空气中多了幸福的味道。

一审:向胤蓉

二审:刘姝琪

三审:刘丽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