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至11日,在大济镇文殊村新村建设地块上,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的专班开展果树清点等工作。随着10亩规划用地的红线测绘完成,这个惠及40户村民住房需求的民生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是该镇创新推行“三问于民”工作法,破解土地指标难题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该镇将新村建设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破解土地指标难题,保障无房户住房需求,推动坑北、东井、文殊、汾阳、尾坂5村新村建设;加快集镇区改造提升,建设集镇综合性农贸市场,提升集镇环境,推进大济社区大埕头片区和垅溪村济源片区解决老旧住房问题。大济镇党委书记郭玉湖介绍,该镇采用“全域规划+分片推进”模式,建立“规划前问需、设计时问计、实施后问效”的全周期参与机制,已累计召开村民议事大会11场,村民小组代表讨论40余场,收集合理化建议28条,真正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规划师”。

“银发先锋”叩开群众心门。在大济社区大埕头片区改造现场,83岁的老党员詹寿芳与村民代表詹清其组成的“银发搭档”成为一道风景线。两人挎着政策手册,带着登记表,连续半个月逐户走访片区居民。“咱大埕头这些老房子快百年了,雨天漏水、晴天返潮,现在政府给咱改造,错过了可要后悔几代人!”詹寿芳总是不厌其烦地动员。这对“老伙计”不仅完成96户房屋信息登记,更用乡音乡情化解了15户居民的观望心态。

“归巢雁”点燃建设热情。“报名表上第一个名字必须是我!”在东井村新村建设动员会上,常年在外经商的村民林福忠率先签字。这位游子道出心声:“在外打拼十几年,攒了钱就想回乡盖房。但以前没合规地块,现在新村规划科学又合法,我的落叶归根梦终于能实现了!”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已有90户村民现场报名。

在文殊村村民议事厅,95份建房申请资料正逐户接受严格审核。该村党支部书记郑胜锦告诉记者,通过“政策夜校+入户解读”方式,已为村民解答“一户一宅”等政策疑惑20余次。而大济社区大埕头片区创新实施的“阳光改造”模式,将房屋测量、补偿发放等关键环节全过程公示,赢得群众点赞。

从“忧居”到“优居”,随着首批40套安置房即将动工,一幅“干群共绘安居图”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木兰溪畔徐徐展开。据统计,该镇新村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可解决440户群众住房难题,同步配套建设农贸市场、文化广场等设施,真正实现“住有宜居、业有宜乐”的美好愿景。

来源 | 仙游微事综合

编辑 | 罗婷婷

审核 | 林慧晶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最新资讯

在看点一下,大家都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