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黄榆) “没想到我们这种宝妈群体也能加入工会!”在云南昆明富民县款庄镇从事来料加工的00后苗族宝妈龙玉彩高兴地说,“以后有了工会的支持和培训,再接这些复杂的手工订单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4月10日,富民县首个“共富工坊”工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在款庄镇举行。“共富工坊”是实现群众“家门口”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农民富、农村稳的关键举措。富民县总工会以款庄镇“共富工坊”工会委员会为试点,本月将在赤鹫、东村等镇新建4个工会委员会,最大限度将全县灵活就业人员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重点培育假发编织、帆布手套缝纫、饰品编织等特色项目,通过“工会搭台、技能赋能、产业聚力”的创新模式,打造“企业派单-工坊接单-居家生产”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更多职工群众在“家门口”端稳“致富碗”、走实“共富路”。
劳动竞赛现场。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黄榆 摄
近年来,富民县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探索实施“乡村共富”工程,搭建来料加工“家门口务工车间”,设立了7个“红色富民·共富工坊”,吸引了1000余名群众灵活就业,相关产业初具规模。富民县总工会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工会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在县委、县政府和昆明市总工会的指导下,按照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的理念,与县委组织部有机联动,在款庄镇成立“共富工坊”工会委员会,把灵活就业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同时,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运用“技能竞赛+订单实训”双轮驱动模式,助力从业者实现技能创收、订单稳收、权益保收的全链条提升,进一步将来料加工行业灵活就业职工聚起来、用起来、强起来、富起来。
“计时开始!”随着裁判员按下秒表,50余双灵巧的手在假发辫间快速翻飞——在富民县款庄镇“共富工坊”工会委员会成立当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订单交付技能大比武”在工坊内火热上演。50名新入会的职工,争分夺秒演练新型辫编法。原来浙江金华客商的加急订单要求5天内完成近万件手工假发编织产品。
为确保“共富工坊”新职工保质保量完成,富民县总工会创新采用“以赛代训”模式,组织参赛者在5分钟内进行创意编发比拼,通过速度、质量、创新三维度综合考评,最终按名次颁发奖励。这场指尖上的较量既检验了岗前培训成果,也为突击生产任务注入强劲动能。
“这场竞赛既考手艺速度,更关乎订单信誉,真的是来得太及时了。”新当选的工会主席母正琼说。作为曾经的“共富工坊”带头人,她创新研发的9种编织技法曾被多家厂商指定为“样板工艺”。如今依托工会资源,她将技术无偿地传授给会员,并统一对接优质订单。
“5分钟要编出更多符合订单标准的假发辫,既要手速还得心细。”刚斩获技能竞赛一等奖的宝妈施海瑶说,“比赛时,我左手压发根、右手勾发梢,连呼吸都跟着秒表节奏走,最后两秒收尾打结时手心全是汗。”“在家照顾孩子的间隙就可以进行假发编织加工,一个月能多赚不少钱。”职工丁玉艳边整理编织材料边感慨。目前,款庄镇已有100余名妇女通过“碎片化接单”实现月均增收1000-3000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