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不断壮大,相关纠纷数量上升。以往,偶有劳动者由于不明纠纷类型,在多部门间辗转,耗时又费力。如今,上海全力打造的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实现全区级覆盖,40多家调解中心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纠纷“就地化解”。

多方合力,问题只进一门

2024年6月,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在半年内迅速完成本市首批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的建设布局。据统计,至去年年底,已建成40余家调解中心,实现区级全覆盖,妥善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1000余件。

近年来,包括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在内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日益壮大,由于用工模式、获取劳动报酬方式等明显区别于传统方式,权益保障渠道及内容亦有所不同。

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过去维权多部门、跨部门奔波的问题,人社部门牵头成立了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在人民法院、司法局、工会、企联、工商联等多方力量的联合介入下,劳动者只要现场反馈自己遇到的问题,调解中心将“就地”负责后续一系列工作。“实现‘问题只进一门’,不需要再让劳动者自行寻找其他渠道求助。”

多元模式助力高效解纷

记者了解到,一站式调解中心主要受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和用工合作企业之间,因劳动报酬、奖惩、休息、职业伤害等劳动纠纷提出的调解申请。调解中心实行线上线下全融合的调解流程,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加优质、低成本的多元解纷服务。其中,各区结合自身辖域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具体工作,形成独特经验。

例如,作为普陀区的知名头部企业,“饿了么”平台企业很早就在企业内开展“蓝骑士”争议调解委员会试点工作,颇有成效。自2024年10月起,区人社局与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积极联动、密切配合,联合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区总工会及区工商联等单位和部门,与“饿了么”共同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市区联合调解中心”,依托“蓝骑士”争议调解委员会现有调解员队伍力量,负责处理配送员与平台之间的纠纷协商调解工作。

另外,松江区也“走”出了自己的模式。从松江区人社局挂牌“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以来,在辖区18个街镇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协调中心都建设了“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调解工作站”,充分发挥街镇司法所、工会等部门工作力量,协同解决新业态劳动者的各类争议。“近期,泗泾镇新就业形态调解工作站就成功处理了一起纠纷,涉及17名直播带货员工的劳动报酬。”区人社局相关人员介绍。

从“多头跑”到“一门办”,一站式调解中心不仅提升了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的解决效率,更彰显了多方协同治理的智慧。未来,这一创新实践或将为全国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提供可复制的“上海样本”,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真正感受到“劳动有保障、纠纷有依靠”。

(劳动报 朱兰英)

来源:中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