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我聊天时,吐槽了一件事,值得跟大家絮叨絮叨。

他说前段时间回老家,亲戚们围坐在一起,有人问起了他的收入。

当时他没多想,下意识就把实际收入说了出来。

这一下,一石激起千层浪。

他没想到,自己的坦诚相待,瞬间改变了亲戚们看待他的眼神。

后来他离开老家后多久,各种“请求”就接踵而至。

有人借钱买房,有人让他帮忙介绍工作,还有的亲戚甚至让他资助自家孩子上学。

不胜其烦之下,他拒绝了好几次,没成想他父母打过来电话说:“家里亲戚都在议论你有了钱就忘本,一点亲情也不讲”。

直到这时,他才明白,之前的坦诚,变成了麻烦的源头。

其实很多人都在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告诉亲戚自己的实际收入。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原先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位68岁大爷的说法,他说:

人心隔肚皮,钱的事儿说多了,亲情也就变味了。

他的观点,句句现实、字字扎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易引发“相对剥夺感”,破坏关系平衡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作“相对剥夺感”。

说的是当人们发现自己和身边人差距过大时,即使自身条件不差,仍会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和嫉妒感。

比如说,你月薪3万,而亲戚家孩子月薪5000。

他们不会因为你拥有这么高的月薪而高兴,也不会觉得你多优秀,多有才华,而是可能觉得“凭什么他赚这么多”?

这种心理很容易让亲戚关系变得微妙,甚至引发疏远或敌意。

正如《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

收入差距过大的朋友或亲戚之间,更容易产生矛盾。

原因很简单,经济差异会放大比较心理,导致关系失衡。



02.容易被道德绑架,陷入人情困境

在中式的人情社会里,亲戚之间互相帮忙,基本上是常态。

所以一旦你的收入被公开,就很容易陷入“摊派”责任的困境里。

比如借钱、找工作、赞助孩子读书等等。

如果你拒绝,就可能被贴上“小气、不念亲情、没格局、没担当”的标签。

可是你若是来者不拒,那么就容易让他们觉得这一切是天经地义,从而不知感恩,甚至变本加厉的压榨你。

就像之前网上的一个段子。

你天天给一个乞丐10元钱,他不会感恩戴德,但如若你因为经济拮据,而突然给了他5元钱,那么他一定会指着鼻子骂你。

这就是人性的真相,诡谲复杂,犹如太阳一样,不敢直视。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有一项数据表明:

约有35%的家庭,曾因借钱给亲戚朋友,导致经济压力,而其中有不少是因为收入较高而被迫承担更多“义务”。

所以不想被道德绑架,陷入人情的困局里,那就多一点防备和谨慎。

毕竟有时候善意的谎言,能省去很多麻烦。



03.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被算计

在人性当中,有一种“损失厌恶”心理。

当别人过得比自己好时,有些人会本能的感受到不舒服,甚至通过各种方式来“拉平差距”。

比如有人会频繁借钱,甚至觉得你这么有钱,不差这点。

还有的人会故意抬高对你的期待,比如婚礼红包必须要比别人厚,否则就在背后说你闲话。

还有的会到处编排是非,试图通过贬低你,来抬高自己。

当然,还有最可怕的一种,就是暗地里给你使绊子,拉你下水,看不得你富贵的人。

这种人,往往最阴险狠辣,也最防不胜防。

其实,很多时候,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一定要给自己留三分退路,这样才能游刃有余,不会被途中的风浪席卷。

尤其是和钱有关的事情上,更是如此。



如果下次还有亲戚问你的收入,不妨表达的模糊一些,或者转移一下话题,设置人与人之间的边界。

我们可能都不愿恶意揣测他人,但也要记得:

每个人掰开了、揉碎了,都是半人半鬼。

所以,哪怕是亲戚之间,也应该收起自己的那一分纯粹与天真。

因为有些事,我们赌不起。

大家,共勉。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如果有人问你的收入,你该怎么回答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