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段海)正值春季,沿着高台县骆驼城镇四通八达的水渠行走,工作人员正在对去年建设的55座“港湾式”地表水泵池的过滤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经过近一年的运行,我们发现过滤系统存在一定缺陷,现在通过升级改造,形成了‘四层机械拦污栅+两套精细过滤器’组成的双重过滤系统,使泵池设计更加完善,运行更加稳定。”骆驼城水管所所长李韬介绍说,55座泵池控制灌溉的1.1万亩耕地,2024年比2023年少用地下水180万立方米。
骆驼城灌区属地下水严格控制区,水资源储量匮乏、超采治理难度大。为破解这一难题,去年以来,高台县创新提出修建“港湾式”地表水泵池置换地下水措施,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压减地下水开采量,为超采治理探索了“新路子”、迈出了“新步伐”、实现了“新突破”。
据高台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侯海介绍,“港湾式”地表水泵池主要将黑河西总干渠、山水河水库、骆驼城调蓄水池的地表水通过净化过滤后,输送至机井原有灌溉系统,达到地表水置换地下水的目的。
跟随李韬来到新建村一处正在升级改造过滤系统的小泵池旁,他指着这座深3米、直径2米、容积9.4立方米的“微型”蓄水池介绍道,将泵池管道接入以前的机井首部系统,泵池内置超声波感应测控浮球,水位高于2.5米自动停止进水,低于1.5米自动断电关泵。小型泵池过滤后的地表水源源不断地输入原机井灌溉管网,精准滴灌至作物根部。就这样的一个改动,以前的机井系统并没有废弃,却不再抽取地下水,同时农作物又“解了渴”。小小的泵池,结束了新建村几十年来使用机井“大水漫灌”的纯井灌溉历史,打通了保障农作物生长的又一输水渠道,实现了管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模式,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压减地下水开采量。
新建村共有耕地3340亩,去年动员群众建设“港湾式”泵池11座。“利用‘港湾式’地表水泵池灌溉,亩均用水量由70立方米下降到45立方米;过去机井用22千瓦出水量70立方米的泵,现在‘港湾式’地表水泵池用11千瓦时出水量90立方米的泵,亩均用电量由22千瓦时下降到6千瓦时,亩均灌溉时间由1个小时缩短为半小时。”说起“港湾式”泵池的好处,新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多俭打开了话匣子。
李韬告诉笔者,通过推广“港湾式”地表水泵池,不仅缩短了灌溉时长、节约了30%至40%的水量,还有效降低了灌溉成本,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高台县“港湾式”泵池的推广运行,不但切实为灌区超采治理开辟出了“新路子”,还有效打通了群众节水增收“快车道”。
据了解,在骆驼城灌区已建成55座“港湾式”泵池的基础上,今年计划新建29座,累计达到84座,增加地表水覆盖面积0.58万亩,累计达到1.68万亩,可置换地下水400万立方米以上。同时,积极争取水利和涉农项目资金,在其他灌区修建更多泵池、覆盖更多面积、关闭更多机井、压减更多地下水。为破解地下水超采和自备水源井关闭后小区绿化难题,高台县还利用友联,三清渠等骨干渠道穿城而过的优势,修建“港湾式”泵池11座,分别解决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高台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职业中专、县人防工程等675亩园林及小区绿化灌溉用水。
做好“节水文章”,守好“生命之源”。高台县将继续落实“四水四定”原则,聚力优配水、抓节水、保供水、防水旱,高站位谋划实施项目、高水平系统治理超采、高标准打造智慧样板、高效率服务“三农”发展,打造新时代全国节水型社会新标杆,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水”力量。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