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水是生命之源,土为万物之本,留住水土,就留住了发展的根。“我们山绿了,水清了,生活环境越来越美了!”行走在王益的大地上,处处都能听到当地百姓对水土治理的赞美之声。
近日,记者来到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水土保持示范园,该园区位于王益区城郊的王家河,占地面积340公顷,具有代表渭北高原沟壑重点治理区的地形地貌典型性。
该园区坚持以科技为导向,积极引种优质水土保持林草,不断探索适合流域内生长的乔木灌木,将面源污染防控、海绵城市建设等新技术、新理念广泛用于园区建设。引导果农转变传统耕作方式,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生物防控病虫害等技术,创新采用“山水林田湖+PPP”模式。
“园区内水土保持设施齐全,导视系统完善,较好地发挥了水土保持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可示范、可推广、可复制的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已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科普宣教、生态展示、产业输出等功能的综合防治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王益区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梁栋介绍道。
王家河水土保持示范园的变化,是王益区众多水土保持项目成效的一个缩影。
“经过多年治理,全区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土壤侵蚀强度显著下降,河流水质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梁栋说。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今年以来,王益区全面加强织密水土保持监管网,切实加强水土流失源头预防,强化对取土、挖砂、采石等活动的监督管理,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
“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方面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编制单位应提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依法落实征求区级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市自然资源局王益分局副局长张丹平介绍。
近年来,王益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不断强化水土保持监督举措,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有序加快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切实筑牢生态防线、守护绿水青山。水土保持率达到81.3%,全区持续呈现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如今,王益山复绿、水转清,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美,水土治理项目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支持,多年前岩石裸露、沟壑纵横的荒山薄地不复存在。未来,王益区将继续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方向大步迈进,不断推进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的美丽王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田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