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引领、环境支持、课程促进、师资保障、家园社区协同……4月10日至12日,“走向优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内涵与评估促进”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现场,来自全国的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教师等与会代表近500人齐聚一堂,聚焦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内涵与评估,展开了一系列的交流与研讨。开幕式现场,“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系列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探索、构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中国方案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评价专委会学术指导,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开幕式上,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孙兴春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一直以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紧跟国家幼教政策,专注为托育机构、幼儿园提供适合的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理论图书,推出了一系列教育精品,既有《陶行知文集》《叶圣陶全集》《陈鹤琴全集》等中国近现代教育大家的作品,也有《解读》《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指导手册》、现代学前教育观念丛书等幼儿教育理论图书,其中有多种图书入选国家和省级出版物重点规划项目。”孙兴春介绍说,此次出版的“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系列研究成果整合国内多所高校研究力量,历经多年扎实工作的结晶,是幼教人教育愿景与价值理念的集中呈现。丛书的出版为幼儿园科学实施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汪丽在致辞中表示,在春天万物生长之际,讨论这样一个极具生命力的话题,并以此来回应当下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非常有意义。汪丽介绍了江苏省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她表示:“尤其是近十年,江苏省启动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工程,这是一项在新时代推进学前教育整体发展的系统性工作,幼儿园的环境面貌大有变化,教师的儿童观、教师观、课程观等都显著提升,儿童学习活动的样态得到优化。”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评价专委会主任李克建教授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李克建表示:“研讨会不仅是研究成果共享,更是思想碰撞和交流的契机,期待各位专家和幼教同仁围绕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议题,以及质量标准当中五大质量领域的内涵和评估促进的方法深入展开研讨,共同探索和构建中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中国方案。”
现场,《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解读》《使用手册》系列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剖析教育质量内涵,分享前沿实践成果
主旨报告、园所观摩、圆桌沙龙……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期间,来自全国的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研讨方式,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内涵,分享前沿实践成果。
在主旨报告环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作题为“走向优质:中国幼儿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研究”的报告。他表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质量评价标准始终坚持儿童立场,从儿童的权利和利益、身心发展规律、兴趣和需要出发,最终又回到支持与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上来。质量评价标准的内容涵盖影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管理、环境、师资、课程和家园等要素,评价指标聚焦于儿童在幼儿园环境教育活动和人际互动过程,关注儿童实际获得的生活、游戏和学习经验,以各要素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支持和促进程度来作为质量判断的核心标准。”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侯莉敏则分享了幼儿园教育质量常态化评价中他评和自评的具体做法。她表示:“以《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为例,幼儿园可通过该工具的他评结果了解在管理引领、环境支持、课程促进、师资保障、家园社区协同五大领域28个评估项目上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幼儿园在五大领域之间的关联,反思园所保教质量中优势和不足的成因,明晰改进的基本方向。”
在园所观摩环节,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江苏省省级机关实验幼儿园、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南京市江宁区九龙湖幼儿园等五所观摩园,分别围绕管理引领、环境支持、课程促进、师资保障、家园社区协同五个评价质量领域,展示了其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刘颖、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吴慧源、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原晋霞、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吴琼、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张莉等专家分别对五个评价质量领域的工作坊进行点评,并作专题报告。
在圆桌沙龙环节,浙江师范大学李克建教授担任沙龙主持,刘颖、吴慧源、原晋霞、吴琼、张莉五位专家与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教授任丽欣、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园长章丽、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余琳、上海市静安区安庆幼儿园园长温剑青等,围绕“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估及其促进”这一话题展开深度讨论,回应了教师们在实际评估操作中的具体问题,为参会者拓宽了学术视野,引发了大家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深度思考。
通讯员 林琬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袁永红/文 吉星/摄(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