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指听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
如果你在社交平台有人刷到哀叹自己的第N次面试又没过,求助前辈帮忙指点迷津——
别轻易盖章这是个想进大厂的秋招大学生,或者惜败在上岸前夕的考公人。
人家有可能只是想开家小小的奶茶加盟店,结果在第一轮面试环节就被卡了。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加盟网红连锁店本来是个“有钱就能干”的事儿,交完品牌费、租个店铺就能开张。
真去咨询才发现,才发现已经卷成了堪比大厂求职的“高傲职业”。
公司招人要求年龄不超28岁、学历985硕士,还得有2年行业内经验。
知名奶茶店要求加盟商本科学历、有3年以上餐饮管理经验,还得有80万存款。
手里揣着十几万想“送”给品牌方,结果发现面试店员之前自己还得先接受面试。“高考都没这么努力过。”
@苏念
最崩溃的是准备了好几个月,一关关都闯过了,却还是倒在了最后一轮“终审”。
“花钱的人还要被挑三拣四,这苦我还是第一次受。”
上班上够了的打工人,有时候也会畅想辞职回老家开家奶茶店、小吃店。
像霸王茶姬、塔斯汀这些年轻人耳熟能详的网红牌子,往往会是第一个涌入脑中的选项。
本身名气够大、加盟模式也成熟,不需要从零开始调查市场喜好,货源、设备什么都是现成的……看起来非常适合没经验的小白。
00后的蜜雪冰城创业vlog@跟小瞿说晚安
本以为拦住自己的只有手头捉襟见肘的存款,结果发现加盟的“审核面试通过率”,可能比在四线城市找一份月入过万的工作概率还低。
以后去这些网红连锁店,看到店主要肃然起敬了。
因为他们不仅拥有相对雄厚的财力,还有过五关斩六将的魄力。
985毕业生去应聘大厂职位,需要经过简历筛选、笔试、HR面试,业务主管面试、背调……
一个想要开蜜雪冰城的店主,需要提交资料初审、学习网课、进行视频面试、去河南总部参访、把选址给地区经理评估……
任何一步卡住,都有可能被刷下来。
“加盟面试攻略”在网上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个内容品类。
每一个喜悦宣布自己终于通过审核能开店了的视频底下,都有心急如焚的人咨询:“两天还没出结果是不是没戏了?”“面试官都会问什么问题?”
而事实上,网上的很多加盟攻略分享,确实让跑过普通求职市场的年轻人也闻到一种熟悉的味道。
“我以为只有我找工作才吃这份苦,没想到拿着十几万打算交给品牌的加盟商也吃这份苦,到底谁才是甲方?”
@XY-Goforit
大厂招聘会把能力不上不下的候选人简历“泡池子”,等着有名额再捞一捞;
古茗把没有通过面谈的加盟商放入“人才队列”,后续有开店计划再来启用。
找工作时公司问你接不接受日常加班、大小周安排。
找加盟时品牌问你能不能全职在店6个月以上,不当坐享其成的老板,只做兢兢业业的店员。
有人跳槽被下家问能不能3年内不结婚不生孩子,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
加盟商们被问手里有没有其他的茶饮店,如果有能不能转店,一门心思扑在我家品牌的新店上?
@小兔瑞贝卡
很多人在面试被刷、审核未通过的时候,吐槽自己不像是个打算花钱的加盟商。
倒像是个“带资进组的员工”——“谁能想到创业还得受上班的气啊。”
比如蜜雪冰城如果面谈不通过,加盟商会被建议到线下门店实地工作一个月以上,才能重新递交加盟申请。
还需要实习门店的店主提供工作证明,堪称是加盟界的背调制度。
去年开始开遍三四线城市的零食店赵一鸣、零食很忙等,想加盟同样要过五关斩六将。
赵一鸣要求通过审过的加盟商在一周之内走访20家门店,还得交一份专业市场调研报告,店还没开先写上作业了。
依然即使如此麻烦,加盟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有媒体报道,蜜雪冰城的加盟申请通过率仅有5%不到,霸王茶姬更是需要摇号才能申请名额。
很多加盟商哪怕所有面试都过了,依然要苦等半年才有开店机会,有钱都花不出去。
“现在在网上晒蜜雪冰城的参观工牌(代表已经通过面试去总部学习了),比当年晒字节工牌还让人羡慕。”
@小何同学
在面试和审核环节惨遭淘汰、无奈放弃的准加盟商们,很多都是没啥经验的餐饮界小白。
短视频平台上有一对小夫妻,因为原本的行业越来越难赚钱,决定用积蓄开家小店。没经验也没资源,才想从这些知名度高、天然拥有现成受众的网红连锁店入手。
一开始想开蜜雪冰城,其他审核面试都过了,最后卡在选址上——前前后后递交好几次店面位置,但一直被总部打回来。
后来计划改开塔斯汀,这下好了,连材料审核这关都没通过。
@我是小檬儿
这些被加盟商抱怨“比高考还难”的连锁品牌,几乎无一例外是加盟行业里的头部。
就像待遇到的公司会要求员工必须名校毕业一样,想加盟的人够多,品牌们当然也想“择优录取”。
事实上,“有几年餐饮管理经验”搁现在都已经算是低门槛的加盟要求了。
有的品牌干脆要求申请人本人有三家以上相关行业的连锁加盟经验,而且还得是1000家门店以上规模的品牌。
作为参考,这两年在一线城市遍地开花的费大厨辣椒炒肉,目前也只有150家门店。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个条件基本等同于说只找职业加盟商,不考虑个人开店。
有的品牌考验加盟商的资金能力。赵一鸣要求加盟门店的面积至少达到120平米,招牌8-12米。相当于加盟商除了前期给品牌方的成本投入之外,还要付上一笔昂贵的房租。
蜜雪冰城前面的面试、资料审核都还算普通,但最后的“选址审核”才是加盟商心中的地狱模式。
有人先后提交了十几个预期点位也没能通过总部的审核,不是人流量不够,就是附近竞品太多。
换句话说,很多品牌筛选加盟商的标准已经变成了——确保你的店肯定能开起来、开长久,才允许你使用他们的品牌。
在大多数加盟模式下,品牌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费、品牌使用费,后续店里生意好不好,都由加盟商自己来负责盈亏的,与品牌关系不大。
按照这个逻辑,加盟店越多、品牌收的加盟费也越多,似乎没必要把门槛一提再提。
但对于这些头部连锁品牌来说,加盟费本身只是九牛一毛,真正赚钱的是当加盟店走入正轨之后,可以源源不断地向这些店铺卖设备、卖原材料。
@马斯克杨
蜜雪集团去年全年总收入248.3亿元,其中由242.1亿元都是通过卖设备卖商品赚来的。而加盟和相关服务的收入为6.2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仅为2.5%。
在这种模式下,品牌们其实已经算是加盟店的供货商。
像塔斯汀之类的品牌,还会对月营业额超一定数额的店铺进行按比例抽成。
开新店带来的品牌使用费收入只是一锤子买卖,只有尽可能让这些加盟店长久、红火地运营下去,才能继续把设备、原料卖出去,有持续的收入。
而对于另一些连锁品牌来说,加盟本身就是他们进军下沉市场、进入更多城市的策略之一。
大概从2021年开始,像喜茶、瑞幸等原本坚持直营的连锁品牌都纷纷宣布开放加盟,以二三线城市为主。
霸王茶姬早期的加盟模式,也倾向于快速扩张占领市场,而非单纯想收加盟费。
有媒体报道,当时霸王茶姬的代理商会去找城市里在核心商圈有铺子的老板,说服他们将现在的门店翻牌成霸王茶姬,通过加盟模式抢占好地段、好商圈。
在需要迅速铺开店铺的时候,这些品牌都曾用各种补贴、低门槛来吸引加盟商入行。
而当市场开始转向的时候,对于加盟商的门槛要求也在水涨船高。
一个趋势是,如今这些网红连锁餐饮、茶饮品牌的加盟不仅是难,而且越来越难。
很多想加盟的人已经对严格审核、多轮面试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自己的所在的城市或许根本没有名额。
今年3月有网友给塔斯汀打电话咨询能不能在武汉开一个加盟店,得到的回复是整个武汉都已经暂停接受新的申请。
@敢说真话的詹詹
而喜茶更是在今年2月发内部信,宣布整个品牌都暂停开放加盟,表示“行业的“数字游戏”已走到尽头。”
前两年但凡是个有点名气的连锁品牌都在卷店铺数量,开放加盟就是最快、成本最低的办法。
开店到达一定数量,就意味着能够形成规模效应,能够以更低价格买到原料,同时也能更以更低成本拿下黄金店面位置。
但店铺增长带来的优势并不是没有顶点的——当周围已经没有其他的对手品牌了,竞争对手就变成了它们自己。
很多这两年才开始尝试加盟这些网红连锁品牌的人,都提到如今选址是一个很大的坎儿。
大多数品牌们为了避免加盟店之间互相抢生意,会设置距离保护,也就是不允许在老加盟店附近再开新店。
但很多品牌的店铺本来就已经在前几年的扩张过程中,变得格外拥挤。
现在想在四线城市开一家蜜雪冰城,已经很难在商圈里找到一个周围1.5公里内都没有蜜雪冰城的商铺位置。
不像市场上大把通过低门槛吸引一批创业小白,然后捞一笔加盟费就跑的“次抛型加盟”。
头部连锁品牌做的依然是长远生意,当然也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调整经营和扩张策略。
当自家经营的品类市场本身已经趋于饱和、甚至收缩,维护好已经有固定消费者的老店,比继续开放更多加盟去“跑马圈地”来的更加也更加有性价比。
事实上,很多加盟商虽然一边抱怨自己“拿着钱还要求着品牌”“加盟难度堪比进大厂”;
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门槛高的项目,才是能赚钱的项目”。
去年霸王茶姬的闭店率仅有1.5%,古茗的数据是4.5%、蜜雪冰城是2.8%,都远远低于加盟行业的平均水平。
毕竟哪怕是折腾了几个月最后没有通过品牌的审核和面试,也比最后真金白银投进去了,结果没几个月就因为没客流赔光了要好得多了。
而对消费者来说,品牌对加盟商的严格筛选更是一件好事。
毕竟要求越高、管得越严,我们吃到嘴里、喝到肚子里的东西也大概率更让人放心。
“还在乎自家口碑和未来发展的品牌,总比只负责收加盟费、之后啥都不管的要可信多了。”
本文转载自【Vista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