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故宫博物院开新展啦!本次“乐林泉——中外园林文化展”由故宫博物院和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不仅展出这两个博物馆的展品,还有法国凡尔赛宫的珍贵画作。展览于2025年4月1日至6月29日在故宫午门展厅举行,通过与“园林雅事”相关的200余件/套文物,邀你欣赏中外园林艺术之美。
春花竞放,杨柳依依,暖阳映照下的园林如梦似幻,春天已到,踏青赏春成为了不少人的假期选择,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都城,保留了许多的皇家园林,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北京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三山五园”吧。
《中国古代建筑史》将“三山五园”的范围划定为香山、玉泉山、万寿山,静宜园、静明园、圆明园、畅春园、清漪园(颐和园)。最晚建造的是清漪园,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完工。
圆明园铜版画·谐奇趣北面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三山五园在规划建设时期,极大程度地考量了山水之间的组合关系,致力于为京城营造绝佳风水。这一园林综合功能区位于北京西北郊,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格局,西部山地成为了园林的大背景,而这一片拥有玉泉山和万泉河两个水系,呈现“山环水抱”的山水格局。
玉泉山影湖楼等地盘形势图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三山五园在清代承载了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娱乐功能等多项价值。它既是皇帝避喧听政的重要场所,与紫禁城形成互补关系,又是封建社会皇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如今的三山五园,对于民众而言,承载的更多是娱乐休闲功能。
三山五园中,清漪园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如今,清漪园有一更为大家熟知的名字,即颐和园。它和邻近的圆明园并称为“两园”,共同处于北京西郊园林区的核心地带。
弘历行书清漪园三字匾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清漪园一名,取自《诗经·伐檀》“河水清且涟漪”,乾隆向往江南,因此借鉴江南园林意境而建成清漪园,并以清漪园附近的西湖仿杭州西湖。清漪园不像“三山五园”中的其他四园,都是在之前园林的基础上扩建,而是几乎全凭乾隆意图规划建设。因此清漪园深受乾隆喜爱,曾赋诗“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来称赞他的得意之作。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除了干出“火烧圆明园”的恶劣行径,还焚烧了清漪园。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拨款重修清漪园来颐养天年,并在光绪十四年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虽然这一修建工作持续到了光绪二十一年,但慈禧从光绪十七年开始就长住颐和园,在园子里除了日常生活,还会处理政事并且接见外宾。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颐和园的命运如当年的清漪园一般,再次遭到破坏,后期再次修缮后,慈禧又住了进去直到去世。
颐和园风景图轴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颐和园正式开放给公众,始于1924年,这一年它被归为民国政府所有。此后,普通百姓也可以走进这座曾经只供皇室权贵进入的皇家园林,听风赏景,闲庭信步。
三山五园是北京皇家园林的代表,除此之外,我们如今还能看到北海公园、中山公园、景山公园等等京华揽胜之地。春日已到,快去园林,漫步于花径,静赏于亭台,奔赴这场春景盛宴吧。
参考文献:
[1]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史(第5卷):清代建筑[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陈康琳,钱云.北京西郊“三山五园”文化景观遗产价值剖析[J].中国园林,2018,34(05):115-118.
[3]刘剑,胡立辉,李树华.北京“三山五园”地区景观历史性变迁分析[J].中国园林,2011,27(02):54-58.
[4]岳升阳.颐和园、圆明园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与区域改造[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1):39-45.
[5]周维权.清漪园史略[C].《圆明园》学刊第三期.清华大学建筑系;,1984:137-148.
[6]张宝章,刘德倜.从清漪园到颐和园[J].北京档案,2014,(06):54-57.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有问题,请私信联系【松兰书社】小学士说明,万分感谢。转载文章需经【松兰书社】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