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次“辞官”
文/亚锋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自认为生来不是当官的料,所以不曾为谋个一官半职去找关系、走后门甚至花钱买官,几次“走马上任”均非个人意愿,都是组织决定,个人只好服从。相反,我倒是有几次“辞官”的经历。
在中学任教时,学校领导突然(这里用突然是因为事先没有前兆,个人思想上没有任何准备)找我谈话,告诉我从今天开始你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如果教导主任也算个“官”的话,我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走上了“仕途”。
几年后调动工作回到关里,在一所师范学校任教。到校时间不长,学校就派出两位同志前往我曾支边工作过的学校外调,我也没当回事,以为新调入一个单位,新单位总要去调出单位了解一下情况吧。外调同志回来不久,教委(当时师范学校隶属教委管理)宣布师范学校领导班子更新,原班子三位领导同志均已到退休年龄,全部退休。新组建的班子仍然是三个人,一名校长,一名书记,一名副校长,我便是班子里唯一的副校长。学生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团委会、学生会等均由我分管。这所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校风很正,在全国都很有影响。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抓革命传统教育,抓教学工作,向老教师学习,和年轻教师交朋友,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很快融入了新的集体,取得了教职工和学生们的信任,也建立了一定的威信,工作颇有起色。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场大病袭来,险些“英年早逝”,医院几次下达病危通知,经过医生的抢救,住院一个多月,总算转危为安。病愈后,我决定不再担任行政工作,于是找领导申请“辞官”。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感动了领导,同意我辞去副校长职务,遂安排我到教育学院任教。
教育学院工作三年,如鱼得水,在教学岗位上收获颇丰,身体也完全恢复了。正在我洋洋得意之时,上级领导又找到了我,说你病也养好了,身体也恢复了,再挑点重担吧。我是因为身体原因辞去副校长职务的,现在身体已恢复,没有什么理由不听从组组的安排了。
领导开始的意见是让我去建卫生学校,并派人领我去看了为建卫生学校征用的土地。领我去的同志开玩笑地说,这是个美差,卫校建成了,你就是元老。到了地方一看,长长的一圈围墙里一大片荒地,长满了近一人高的蒿草,风吹草低沙沙响,一片荒凉,一下子把我吓住了,心想这个“元老”我可当不了。我把个人意见向领导做了汇报,此事作罢,这可以不算一次“辞官”,因为还没有正式任命,我只是当不了这个“元老”而已。
随后领导又安排我去农业学校工作。据说农业学校领导班子不齐,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均偏大,农业局(当时农业学校隶属农业局管理)向组织部和教委求援,希望推荐合适人选充实农业学校领导班子。领导谈话不久就通知我去农业局报到。我拜访了农业局长,局长告诉我,上级领导已经决定,由我担任农业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一步到位,保持领导班子十年稳定。从局长那里了解到,农业学校现任领导班子五人,一位副书记,四位副校长,副书记主持工作,一位副校长算“牵头”。(这所学校历史上办过专科,所以一直沿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五位领导中,四位是这所学校的留校生,从学习到工作在这里已经几十年,另一位是农业大学毕业分配来校,也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班子成员都是学农的,年龄均长于我,其中主持工作的副书记再有一年就该退休了。我听了局长的介绍,觉得形势很严峻,我一下子插进去很难服众,不容易打开工作局面,再说也对不起几位老同志,干了一辈子还都是副职。所以我向局长提出我的意见,能否让我先担任个副职,工作一段时间再做决定。这算是我第二次“辞官”了吧。我建议把现任副书记提为书记,我给他当助手。局长听了我的意见认为很有道理,并对我说这样你就从一把手降成三把手了,我说没关系。局长又说,原来的决定是上级领导的意见,他无权改变,并说现任副书记59岁再提职,都必须向上级领导汇报后才能决定。过了些日子,局长告诉我,上级领导认为我的意见是从大局出发从工作出发,很好。于是农业局发文,现任副书记提为正书记,我任党委副书记。
我入校后和老书记共用一间办公室,老书记在班子里很有威信,工作能力很强,我从他那里学习到很多东西,很快熟悉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工作很快进入角色步入正轨。我向老书记建议,牵头的副校长总是“牵头”也不是事呀,应该“扶正”。经过我俩向农业局请示和建议,学校也有了正校长。十个月后老书记退休,上级决定由我担任党委书记。后来上级又给调来一名年轻的副校长。又过了几年,校长和原来的几位副校长一年退休一位,四年全部退完。校长退休后,上级决定由我兼任校长,因为当时已有传闻每个地市要创办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所以我校领导班子冻结,不再增加人数。
农业学校工作十年,党委一班人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员工,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创办业余党校,对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每年都有几位优秀的年轻教师加入党组织,改变了党组织的年龄结构(原来大部分党员都在离退休支部);与驻军某部开展军校共建,建立了每年对学生进行军训的制度。完成了校园改造一期工程,改善了办学条件,解决了全校教职员工的住房问题;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开设新课程,缓解师资紧张。投入资金支持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为学校改制升级做人才准备。创办校报,开创了中专学校办校报的先河,加大校内外宣传力度,统一思想,建立与老校友与兄弟学校的联系。学校专业设置由我入校时的4个涉农专业,700多名在校生,发展到涉及多个领域的15个专业,在校生达到3500多名。建立多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努力培养学生实际技能,提高育人质量。学校被国家教委评估定为全国重点农业中专学校。学校的发展多次被国家、省和市级多家媒体报道宣传。由此,以我校为基础创办职业技术学院的形势越发明朗。
在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之前,市委组织部有关领导找我谈话,(此时已地市合并,学校领导班子由市委组织部管理)就即将成立的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班子的组建等问题征求我的意见,比如班子由几个人组成合适,书记院长一人兼还是分设较好等等。谈到我个人,我表示再过几年我就该退休了,新班子组成不要再考虑我了,我说不是有调研员巡视员吗,随便给我安排个什么员就行了,我保证一定大力支持和协助新的领导班子开展好工作。领导表示,你个人可以有自己的意见,但最后还是要服从组织的安排。这算是第三次“辞官”了吧。
很快以我校为基础,合并财税中专成立了职业技术学院。我在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领导班子里任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组织部下文时,还给我加了个括号:保留正校级待遇)。在新班子里我为学校的合并、转制、升级、平稳过渡做出了我的贡献。
两年后,我留下6个字“不插手,不伸手”,不插手学院工作,不伸手要待遇,光荣退出历史舞台,加入退休人的行列,也就再无官可辞了。
注:本文乃我在网络上推出拙作的第150次,在此,谨向给予帮助指导的各位编审和广大热心支持的读者朋友致以真诚的谢意!
(2025年4月 北京)
【作者简介】亚锋(男),北京市人,一个学数学的文学爱好者,退休后已有近百万字作品出版或在网络上推出。弘扬正气,讴歌真善美,耄耋之年,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