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际才中国写意山水画2025年线下临摹学习自3月1日开始,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到肇庆张际才艺术工作室临摹学习,学员中有老朋友、也有新画友,有基础很好的同学,也有零基础的小白。大家从全国各地奔赴肇庆,因画结缘,因画相聚,读原作,悟画理,互相交流切磋,短则几天,长则一个多月,享受难得的学习时光。
张际才老师不时到现场指导,点评习作的优缺点,教授临摹学习的方法,勉励大家精益求精,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给了大家很大的鼓励。
李圣典(江苏连云港):我爱肇庆,更爱张际才老师的写意山水。
我是一名国画爱好者,从学校到工作单位,一直做宣传工作。二年前刷视频看到老师的直播间,非常投缘,深爱不止,每天必看,一发不可收拾,每日临画如一日三餐,如痴如醉,成为张际才老师的忠实粉丝。
张老师的写意山水,大气磅礴,美轮美奂,云雾缭绕。看了如入画中,踏入仙境……
临画时经常忘了灶上的烧菜,一直到烧焦的的味道漂来,才慌张的跑到厨房……
因为热爱,有缘来到肇庆,亲临张老师工作室,聆听老师无私和蔼的教诲……
因为热爱,才有缘目睹肇庆的美丽风景,在肇庆有缘结识和亲历了许多热情好客的肇庆人……肇庆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在肇庆短短的一个月,已爱上肇庆,她的美丽让我不忍离去;更爱张家山水,为我今后生活增添了活力与更多的乐趣。(乙巳三月四日连云港李圣典有感于肇庆悅客之家)
晨光(深圳):星湖四月,春意正浓,写意画卷,像一盏明灯,再次踏足星湖湖畔。这次利用7天年休假时间,到肇庆张老师工作室现场,第一次静下心来临摹张老师的原作,每天2张,慢慢找到了感觉,特别是老师用笔用墨的方法,经过7天的观察体会和练习,感觉画起来更加松动了,造型也更准了,收获还是蛮大的。
通过这段时间的临摹、视频学习,对张老师写意山水的艺术研究主张、高度、个性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一、厚积薄发,打磨自己,不要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功,却忽略了他人的过程是一点一滴的积累,需要去沉淀,去打磨本领,使自己更加坚定信心,一步一脚印地打好基础。要能静得下心来,不能急,慢慢读画,多动手实践,才能找到感觉,找到信心。
二、人生应追求宽度、高度、厚度等维度,这些维度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成长与价值,更体现了生命的丰富多彩,张老师山水画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三个维度,如一壶好茶,越品越有味,而且达得相当高度,足以吸引你去登攀,使自己的维度在不断扩大。
三、坚持写意精神,中国画的内核是写意精神,张老师的山水画在写意技法与写意精神内核方面,都做了很好的传承、实践、研究和示范,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学习张家山水,需要先认真打进去,学其精华,再融汇贯通走出来,形成每个人不同的面貌,这也是张老师所希望的。
四、学习山水画,线上学习到了一定阶段,要临摹原作,最好按原作的尺寸比例临摹,才能理解原作的构图、造型,以及笔黑虚实、浓淡、远近的处理。
胡 珺(重庆):第一天来就见到了尊敬的张老师,实在太开心了!来到工作室再次感受到老师原作的艺术魅力,是那样的震撼和喜欢,这次我们三位重庆的姐妹结伴而来,一是临摹学习,二是到周边感受岭南的美丽风光,追寻老师曾经写生的足迹。昨天游鼎湖山,老师笔下的湖光山色、葱郁密林、飞瀑急流、烟云叠嶂尽在其中,惊叹老师高深莫测的表现力及对大自然不一样的感受,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老师经常说的”要热爱生活,观察自然,大自然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这句话的意义。
李朝阳(深圳):线上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到线下临摹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一是可以亲眼看到老师原作的细节,特别是用笔用墨的细节,浓淡粗细的变化,会得到非常大的启发;二是看原作可以体会到老师如何通过造型、构图来表现主题,营造意境;三是对照老师原作,会发现自已的不足和问题所在,比如用墨的问题、树的结构问题等,从而有针对性的通过临摹学习加以克服。
格调艺术荣斌(陕西):现在从事绘画教育工作的人很多,画山水的也很多,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很多,张际才老师的作品,就很吸引我。 我经常看他的直播,张老给我的感觉很有亲和力。他在教学过程中,言语亲切自然,和蔼慈祥,点评学生作品准确到位。他的用笔用墨,非常大胆泼辣,苍劲有力,笔墨奔放洒脱,自由随性,浑然天成。作品非常具有传统国画的韵味,尤其对于墨色的掌控很好,氛围感和意境的处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表达方式,这也是我所喜爱的地方。
编辑/小零
来源:星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