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之家

近日,Resume Genius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放射科医生在2025年成为内向者的头号高薪职业。该网站依据薪资数据和行业增长预测,列出了前十名的职业。其中,放射科医生位居榜首,其年薪中位数为353,960美元,美国约有32,000个相关职位,预计到2033年该职业的增长率为3%。

而在国内,根据此前发布的《中国医院薪酬报告》,影像科医生在收入排行榜的位置不算靠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AI加速迈向临床应用,在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推动下,医疗行业的智能化进程在加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100家医院完成DeepSeek的本地部署。由此,“AI是否会取代医务人员”、“影像科是否会成被AI最先取代的科室”等声音开始频繁出现。

01

美国放射科医生收入亮眼

根据Resume Genius发布的研究显示,美国国内约有32,000个放射科医生职位,预计到2033年该职业将保持3%的增长率。在薪资方面,放射科医生表现亮眼,其年薪中位数高达353,960美元。

与之相比,排名其后的自然科学经理年薪中位数为169,120美元,预计增长率 8%;计算机与信息研究科学家年薪 157,160 美元,增长率达 26%;物理学家 / 天文学家年薪 149,530 美元,增长率 7%。

从工作特性来看,放射科医生主要借助 X 光、核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波等设备辅助诊断与治疗人体内部伤病。日常工作中,大部分时间他们需独自潜心研究医学影像,仅与患者及其他医生进行简短交流,这为偏好独立工作、不喜过度社交的内向者创造了极为契合的工作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福布斯》杂志也关注到这一研究成果,其在报道中特别指出放射科在远程或混合办公领域潜力巨大。杂志撰稿人强调,放射科医生的工作多在阅片室开展,安静专注是准确诊断的关键,内向者善于深度观察的特质在这份工作中成为显著职业优势,且留意细微细节往往能对挽救生命起到决定性作用。

据了解,Resume Genius 的数据来源于美国劳工统计局,研究聚焦自主性、社交互动、薪资、工作机会四个关键因素,利用五分制量表,参考O*NET数据及Glassdoor评论衡量各职业特性。研究过程中,增长潜力低于3%、量表评分低于3分、年薪中位数不足48,060美元的职业均被排除在外。不过,研究团队也坦言,由于缺乏统一的内向衡量标准,在界定 “适合内向者的职业” 时,难免存在一定主观性。

02

国内放射科医生平均薪酬约20万

放射影像科(Radiologic Imaging),也称作影像科学,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使用不同类型的影像学技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这包括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波和放射性同位素扫描等技术。

放射影像科医生和技师运用这些技术来生成图像,协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从骨折到癌症等。放射影像科在现代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无创、高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支持。

其中,放射影像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其收入水平也深受关注。在国内, 放射科医生的收入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所在地区、医院等级、工作经验等。《2021年度中国医院薪酬调研报告》显示,影像放射科为在医疗界平均收入排名15,平均年度薪酬为196,515元。


一般而言,在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放射科医生的平均年薪在 20至40 万元左右。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知名三甲医院为例,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主任医师年薪可达40万元甚至更高;而初入职场的住院医师年薪则可能在20万元上下。

在二线城市, 三甲医院放射科医生平均年薪大致在15至30万元。如成都、武汉等地,工作多年的副主任医师年薪能达到30万元,年轻医生则在15 至20万元区间。

三线及以下城市, 放射科医生收入相对更低,三甲医院的平均年薪可能在10至20万元。基层医院因患者数量有限、设备相对落后等原因,放射科医生收入会明显低于大医院。

03

AI技术对影像科医生的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在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推动下,医疗行业的智能化进程在加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100家医院完成DeepSeek的本地部署。由此,“AI是否会取代医务人员”、“影像科是否会成被AI最先取代的科室”等声音开始频繁出现。

据悉,在影像诊断的效率方面,AI 技术展现出了惊人的优势。以 DeepSeek 为例,它能够在短短几秒内完成对 CT、MRI 等复杂影像的分析。有效减少了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导致的疲劳,降低了误诊风险。据研究表明,放射科医生连续工作 4 小时后,误诊率会上升 12%,而 AI 的介入确保了诊断工作的高效与稳定。

同时,诊断准确性的提升是 AI 医疗在影像科的又一重大突破。AI 算法能够精准识别医学图像中那些难以被人眼察觉的细微模式和异常。对于 5 毫米以下的肺结节等微小结节,AI 表现出了极高的敏感性,这对于早期肺癌等疾病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数据显示,AI 算法检测乳腺癌的准确率高达 94.5%,显著高于放射科医生 88.0% 的准确率。

近期黄石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的实践也证明了 AI 的价值,引入 AI 技术后,几秒钟内就能精准找出所有结节并进行标记,漏诊率近乎为零,同时还能对结节特征进行分析,评估风险等级,并结合医疗指南提供专业的诊疗建议。

显然,AI 技术在影像诊断中的优势显而易见。但需要指出的是,AI 技术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其准确性高度依赖大量高质量训练数据,对于罕见、少见或复杂病例,数据不足常导致诊断能力受限。面对人体复杂多变的个体差异,AI 在处理罕见病或复杂多器官疾病时,诊断准确率仍有待提升。此外,AI 模型决策过程存在 “黑箱” 特性,缺乏可解释性,在涉及医疗责任和患者安全时,这一缺陷尤为突出。

由此,行业分析认为:AI 与影像科医生正逐步形成紧密的协作关系。AI可以成为影像科医生的得力助手,但无法替代影像科医生。

值得一提的是, 2024年媒体报道称多地医护人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薪,和往年的总收入相比,降薪比例大致在15%至35%之间,基本工资小范围降低,而绩效工资则大幅腰斩,甚至一度砍了 70%多。

而在医改政策下,有从业人员认为,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越来越得到患者的重视,检查患者数量增多,但其收入并没有与工作量对等提升。那么,作为一个人力成本较重的科室,在医改政策、AI技术应用等多重因素下,未来其收入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将值得行业持续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