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英 通讯员 蔡大志/文图

为坚定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健康的饮食观念和生活技能,实现文化自信与健康素养的双提升。2025年4月9日上午,伊河路小学建六校区“第二届魅力非遗市集会”隆重开幕。活动将非遗课程与食育课程相融合,开启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教育旅程。孩子们在实践中传承文化,在味蕾上品味历史,在欢声笑语中开启守护和传承非遗的新篇章。


为了给孩子们带来一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魅力非遗市集活动,学校引进了变脸、魔术、糖画、香包、面塑、剪纸、漆画、书法、锤草印花9项非遗项目;在食育课程中,为孩子们精选了棉花糖、爆米花、炒酸奶3项美食体验。开幕式中,9位非遗传承人一一和孩子们亲切会面,活动在川剧变脸、魔术表演和孩子们的欢呼、惊叹声中正式开启。


非遗,文化里的中国


踏入非遗体验区,仿佛瞬间穿越,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糖画台前,非遗传承人手法娴熟,滚烫糖浆在石板上穿梭游走。香包制作区,艾草的清香弥漫,孩子们穿针引线,将五彩丝线绣成形态各异的香囊,承载着平安顺遂的祈愿。面塑摊位前,彩色面团在指尖揉搓、塑形,一个个出自神话传说的角色,就此诞生。剪纸艺人的剪刀上下翻飞,纸屑簌簌飘落,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随即呈现。


漆画区,天然漆料在画板上晕染,变幻出神秘绮丽的图案,闪耀着岁月沉淀的光泽。书法桌上,墨香萦绕,书法家用毛笔挥毫泼墨,行云流水间尽显汉字神韵。锤草印花现场,新鲜花草在木锤的敲击下,将汁水与形态印在布料上,形成别具一格的纹样。这些非遗技艺,跨越时空的限制,以鲜活的形态展示着先辈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美食,舌尖上的童年


在明媚的阳光下,操场上飘散着阵阵香甜,食育实践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孩子们系上围裙,戴上厨师帽,化身为“美食小达人”,在动手实践中收获知识与快乐。随着机器的转动,晶莹的糖丝如雪花般飞舞,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用竹签卷起属于自己的“云朵”,脸上洋溢着惊喜;孩子们将酸奶均匀地铺在冷冻板上,等其慢慢凝固,然后用铲子将其卷成可爱的酸奶卷,便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爆米花机传来欢快的爆裂声,孩子们既紧张又期待,在香雾缭绕中,一朵朵爆米花新鲜出炉。这场融合了趣味性与教育性的食育实践,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制作的乐趣,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健康饮食的种子。


本次活动成功构建了“文化传承+健康教育+劳动实践”的育人新模式,这种创新的教育实践,正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着生动范本,不仅守护了传统文化基因,更培育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健康生活能力。未来,伊河路小学建六校区将继续深化课程建设和改革,让非遗在新时代教育中焕发勃勃生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提供特色育人路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