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在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郑公街道潍水右岸书蕴果香长廊沿线,一片沙质沃土正孕育着蓬勃的“绿色经济”。在后郑公二村,村主要负责人于玉欣正组织村民们将新鲜菠菜送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加工车间,经过手工挑选、剪尾、清洗、剁碎等工序,带着沙土地芬芳的菠菜饼、菠菜手擀饼即将通过直播镜头走向全国。这位扎根乡土的基层带头人,正努力将“一颗颗菠菜”变成富民强村好产业,在乡村振兴画卷上绘就独特的绿色篇章。

党建引领助破局,“沙土地”变成“金窝窝”

“沙误地,水肥难,苗不长,百姓烦”曾是潍水右岸书蕴果香长廊沿线百姓的心头病,却成了后郑公二村破局的关键。2025年初,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倒逼改革”的号角声中,于玉欣带领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郑昇农业合作社,瞄准沙壤土透水性强、温度变化快、矿物质丰富的特性,大胆提出发展菠菜深加工产业。她带着村“两委”干部跑遍周边县市区,发现菠菜饼和手擀饼在胶东地区市场潜力巨大,而菠菜富含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的特性正好契合“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的政策大纲,“沙壤地生金,老手艺焕新”的构想由此落地后郑公二村。


为推动村庄发展产业、实现集体增收,于玉欣借助郑昇农业合作社充分聚合本村“种菜能手”和“制饼能人”两类乡土人才10余名,在沙壤地里试点种植越冬大叶菠菜10余亩,打响了“菠菜促增收”突围战。2月底,经过为期半个多月的“实战演练”,后郑公二村在街社两级党(工)委的协同助力下,借助“院地共建”加快对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积极寻找沙壤地菠菜提质增产的新途径。

新老技艺深融合,“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谁家老婆还不会做个菠菜饼子,擀个饼?”这是于玉欣开始发展菠菜产业以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走进郑昇农业合作社作坊,擀面杖与案板碰撞声此起彼伏。“齐鲁大地世世代代都在擀饼,我们既要让这门手艺留住乡愁,又要让这门手艺跟上时代。”传承千载的手擀饼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新鲜菠菜洗净沥水后剁成细碎,按一定比例揉入面粉,揉至“三光”后经过八道醒发工序,再用枣木擀面杖擀出薄如蝉翼、翠绿莹润的饼坯。“每一张饼都要做到手擀,这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财富。”于玉欣创新推出的菠菜手擀饼,成功锁住90%膳食纤维与硒、铁、锌等微量元素。如今,日销1500+的菠菜手擀饼已然成为“爆款”。此外,针对山东地区饮食习惯和口味特点研发的“恋家菠菜饼”,通过融入精炼猪油突出菠菜的醇香,新炸出来的菠菜饼外酥里嫩、回味悠长,承载着满满的“妈妈味道”,成为周边县市区商超、饭店的“乡愁符号”。


清明前夕,订单暴涨,提高产能成为郑昇农业合作社的一大难题。因此,为进一步守护传统擀饼老手艺,发掘更多擀饼能人,“一场说擀就擀”的郑公街道首届擀饼大赛在后郑公二村悄然拉开帷幕。集中力量办大事,结合资源促发展,为期半天的赛事,20余名“巾帼巧娘”崭露头角,为后郑公二村纯手工菠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擀面杖擀出的不仅仅是面饼,更是妇女增收致富的“新希望”。下步,后郑公二村将以点带面,逐步带动周边村庄、社区在家妇女融入菠菜加工产业,让郑生农业合作社的手工作坊变身“巾帼创业基地”。

双线销售齐发力,“小饼子”铺开“大市场”

“人们都说懒水菠菜好吃,沙壤菠菜其实也很好吃!”于玉欣说道。自从决定通过发展菠菜深加工产业助力村集体增收致富后,郑昇农业合作社首先推出的产品就是“恋家菠菜饼”。做一个东西很简单,想挣钱的关键就是有销路、卖得动。没销路怎么办,那就挨家挨户跑!于是,在于玉欣的带领下,后郑公二村“两委”成员骑上电动车子,带上菠菜饼子,开始在峡山、高密、安丘的商超、饭店中奔波。去一次不行就去两次,去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去三次不行就村“两委”成员一起去,日久见真情,真诚最动人,如今,后郑公二村凭借“恋家菠菜饼”,与30余家门店达成稳定合作。“我们的菠菜饼不仅仅是食品,也是传承乡土情怀的文化符号,更是承载社会发展的时代记忆。”每批菠菜饼销售完后,于玉欣总会在第一时间征求反馈意见,并及时总结改善。如今,为迎合年轻人快节奏的饮食需求,郑昇农业合作社在反复钻研下,又推出了下锅即炸式菠菜饼,深受广大年轻朋友喜爱。


为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于玉欣组建了郑公街道首支村党支部领办电商团队。如今,62岁的她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同步注册账号,主动带头学直播、拍视频、发作品,截至目前发布的3个宣推作品全网播放量超30万次,开播以来日均直播6小时,销售额突破6万余元。不能光富口袋不富脑袋,下步,后郑公二村计划在街道党工委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潍水右岸书蕴果香长廊发展规划,充分结合“郑玄六廉思想”和关于菠菜的典故,深入挖掘“菠菜清廉文化”,将“种菠菜”“做菠菜”推到“卖文化”“卖体验”的产业层级。

从田埂到餐桌,从传统到创新,以于玉欣为代表的后郑公二村“两委”干部,用实干诠释着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担当。当直播间叫卖声与作坊里擀面杖声交织成歌,传统与技艺在创新中焕发新生,沙壤地上呈现的正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动人篇章。当春风再次拂过潍水右岸,一幅“产业强、文化兴、农民富”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让传统技艺在创新中传承,让富民产业在深耕中壮大,为更多乡村提供可复制的乡村产业振兴样本。

后郑公二村诚邀您,共尝“家乡的味道”——让每一口菠菜饼,都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来源:峡山区党工委宣传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