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朝鲜战场三位美国将军的不同命运》、《蒋介石三度出兵朝鲜战争未遂始末》、《彭德怀,朝鲜战场上三次遇险》
1953年,史上持续时间最久的停战谈判,朝鲜停战谈判,历时749天终于结束。
中美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金日成、彭老总和克拉克分别在协议上签了字。至此,打了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在协议签订后,中国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新中国历史开始翻篇,此后一路腾飞。
如今中国已经繁荣强大,再不需要忍受晚清时期的屈辱。当我们回顾这场战争时,大多数人也都能激情讲述,对其描述个大概。
但这场战争毕竟和我们隔了数十年,因此我们对这场战争的认知未必全面,其中有不少真相,我们可能知晓一二,但了解程度或许还仍远远不够,因为很多知识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夸张的多。
第一,美国让人惊叹到不可思议的后勤。
小时候,长辈们可能都告诉过我们,抗美援朝艰苦,志愿军和美国人的后勤差距极大,美国人吃着面包,而我们只能吃冰冷的土豆和难以下咽的炒面。这场战争,是志愿军饿着肚子打赢的。
这是一种共识,自然不是什么冷知识。可查阅资料我们会发现,不少人对志愿军和美国人的后勤差距之大,还是大大低估了。
根据资料记载,我们最初入朝的部队几乎就没有后勤保障,只能每个人背着干粮带前进。
而且为了躲避敌人飞机扫射,我们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天,吃硬的像石头一样的土豆。又因为炒面难以下咽,志愿军大多直接就着雪和炒面一起下咽。
那么与此同时,美军到底吃些什么呢?
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最常见的是三人份c口粮包装,其中包含了,饼干、午餐肉、豆子、脱水蔬菜、水果硬糖、咖啡粉、果汁、口香糖,甚至还有香烟火柴与剃须刀。
两相对比之下,我们就能发现其中有多悬殊。美军哪里是在吃面包?这简直是在享清福。毕竟对比那时候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恐怕美国人的这些军用餐称得上领先几个时代。
可就这,美国大兵还嫌弃,正如《那年那兔》中所演绎的那样,美国大兵对午餐肉罐头讨厌到极致,对后方的供给仍颇为不满。
更离谱的是,这还只是美国人的标准餐。根据美国自身的记录,他们还下了指标,要保证前线的士兵每天能吃上新鲜的肉制品、蔬菜和沙拉,至少一周不重样。
记得在抗美援朝相关纪录片中有记载,志愿军在美军火力的压制下,供水都非常困难,能够吃上一个朝鲜的苹果,那已经是十分难得。
而当时美国士兵居然能够吃新鲜的肉和蔬菜,这无疑表明:双方的体力补充和营养状况就已经出现鸿沟般的差距。
可这还不够,仔细观察会发现,美方规定:必须要保证一周至少2~3次供应馅饼蛋糕和各种副食品。前线的普通士兵每周在冬天可以获得一次吃冰激凌的机会,夏季则增加到每周2~4次。
蛋糕和冰激凌,这在那个时代,在当时朝鲜战场上显得是多么另类,但却居然出现在美军的餐桌上,恐怕任何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只能感慨美军后勤的强大。
第二,彭老总遭遇的看似平凡,实则不一般的危机。
都说抗美援朝是彭老总的机遇,这句话的确没错,毕竟他能得到国内外的一致高度评价,打出世界威名,确实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但必须明晰的是,在这场大战打赢前,彭老总从来没有觉得这是必胜的战功,所以他始终保持着为共和国荣辱战死的牺牲精神。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当时战场上,彭老总作为当时志愿军最高统帅,却几乎没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在资料记载当中就明确提及,彭老总至少有三次面临生死危机。
到达朝鲜前线后,因为美军过于强大,彭老总经常近距离观察战场变化,并及时作出反馈。当时不少将领劝过他要注意安全,他却反过来质问道:来朝鲜是来躲飞机的吗?
对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彭老总的勇气,通过这短短几个字大家都能感受到:他面对千军万马而不惧的魄力。但是彭老总的举动无疑是非常危险的,毕竟美军的飞机大炮可不长眼。
1950年志愿军党委根据敌机关活动情况,决定志愿军司令部机关干部全部上山,以避免敌机袭击。当时彭老总却坚决不肯上山,洪学智一个人根本拉不动他,还是好几个战士和他一起才把彭老总“挟持”上山。
结果不曾想,彭老总刚一上山,一架飞机就朝他呆的地方投下汽油弹,一瞬间爆炸声起,火海遍布,彭老总这无疑是与死神擦肩而过。
还有一次,即第四次战役后,为应对敌人袭击,有同志在彭老总的住房门口挖了一个小防空洞,以便应对紧急危机。
但当时洪学智意外发现这个洞是个直筒子,敌机可以对洞穴直接扫射,于是他赶忙叫人过来把洞加深,并用沙包堆了隐蔽墙。
在做好这一切准备工作后,第二天彭老总就遇到敌人袭击,火力相当凶猛,房子被打坏不说,就连房内的沙发也被打了数个洞眼。
而这次彭老总能化险为夷,仍然得多亏洪学智的提前安排,这也算是第二次躲过危机。
还有1951年一次出行,彭老总原本打算坐吉普车从大同江冰层上开过去,结果发现原本厚厚的冰层被美机炸开,只留下大小不一的冰块在水面上漂移。
当时前路已断,美军飞机又随时可能追上来,情况极为紧急,好在上游忽然飘来一大冰块,彭老总便当机立断让车子开了上去。
之后,他们连人带车在大冰块上飘荡了很长时间,原本彭老总打算靠流速让自身尽快飘到对岸,只是尝试了好几次都没能成功。
最后彭老总决定再赌了一把,让司机抓住时机像之前一样开足马力冲了过去,就这样彭老总又一次有惊无险的度过第三次危机。
而我们看彭老总的经历,就能知道当时抗美援朝情况有多凶险,就连彭老总也屡次有性命之攸。
第三,蒋介石背后鲜为人知的三次“小动作”。
可能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只记得中国对抗十七国联军,对国民党的小动作知道的并不算详细。事实上,在这场大战中蒋介石一直有积极参与,甚至曾经谋划三次出兵朝鲜。
第一次是1950年,在北朝鲜突破三八线时,南朝鲜被打得损兵折将。李承晚为挽救败局,于是就找麦克阿瑟请求,从台湾就近调一个军驰援南朝鲜。
蒋介石收到麦克阿瑟的电报后,立刻制定了反攻大陆的计划,决定先联合美军从东北打开缺口,然后再于东南沿海发起南北夹击的作战。
可就在蒋介石准备派遣52军入朝作战时,美国国务院围绕国民党入朝作战产生严重分歧,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坚决反对蒋介石介入其中。
虽然麦克阿瑟一直积极推动国民党军入朝,但最终还是被杜鲁门一锤定音,国民党军队不入朝作战,不过蒋介石和麦克阿瑟始终没有死心,而历史也给了他们第二次机会。
随着美军出手,北朝鲜军不敌,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一次战役爆发,麦克阿瑟被志愿军打的猝不及防,所谓的“圣诞攻势”更是成为一个笑话。
经过这一挫败,恼羞成怒的麦克阿瑟再次致电杜鲁门,要求国民党第五十二军赶紧来朝鲜作战。蒋介石听后也是振奋不已,立刻派了一个参谋团来与美军商谈关于入朝作战的事宜。
结果,杜鲁门再次拒绝了麦克阿瑟的提议,蒋介石又一次热脸贴了冷屁股。当然带给他无尽希望又失望的麦克阿瑟也不好过,他后来也被迫离开了朝鲜战场。
接任麦克阿瑟的是李奇微,此人指挥水平不错,不过依旧无法改变战局。1952年,克拉克接替他的职务,但也难以应对志愿军兵锋,于是又重提建议:国民党应出兵朝鲜。
这一次蒋介石还是选择相信,因为克拉克对他放出豪言:这一次,总统和五角大楼对我的建议非常重视,望早日做好出兵朝鲜的一切准备。
结果美方还没有来得及表态,李承晚却站出来反对,再加上台湾内部也强烈反对出兵,蒋介石的第三次出兵朝鲜依旧以失败告终。
第四,仍让人觉得难以置信的“沃克中将之死”。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和美军的实力差距巨大,所以在前期虽然我方一直在取得胜利,可美军始终不承认自身的失败,直到沃克中将之死,才堵住了美国人的嘴。
沃克是美军有名的战术家,在二战时期就打出了威名,绰号“虎头狗”,抗美援朝战役中,他担任第8集团军总司令一职。
从有关抗美援朝的纪录片来看,他对志愿军可谓相当重视,而且作战也极其谨慎。但他显然还是低估了志愿军战斗力。在和志愿军的第一次较量中,就被志愿军包围,开局就遭遇了损失惨重的突围战。
在突围战当中,志愿军展现出惊人的意志力,打得美军和南朝鲜军队丢灰卸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意外发生了一场闹剧。
因为部队是溃败,所以根本没有做好撤退的准备工作,路上都是逃跑的人群,到处都是拥堵的车辆。当时沃克中将乘坐着吉普车逃跑,结果刚好和韩方军用大卡车相撞,车毁人亡。
沃克中将就这样匪夷所思的死在朝鲜战场上。有趣的是,当时此人正在办理晋升上将的手续,只是他已无福消受。
值得一提的是,按理来说沃克中将之死,绝对是抗美援朝战场的一次大事件,可美国军方和媒体都没有声张,只是低调的将其授勋、安葬,以至于很多人可能都从没听说过他。
第五,出现了让名将范佛里特懊悔终生的一大悲剧。
1951年为挽回颓势,美军在9天之内动用36万发炮弹攻击一个高地,刷新了美军的战场炮弹消耗量。这一火力倾泻般的战斗方式,很快范佛里特推广,并在战场上滥用。
以至于出现美军在反击作战中所使用的弹药量,是作战规定允许限额的五倍以上,这一铺张疯狂的行为被称之为“范佛里特弹药量”。
当年范佛里特靠着这疯狂的火力压制,高调宣称:在那些战斗的地方,绝不可能有任何生物存活。可就是这样一个疯狂的人,却依旧无法打赢我们,这再一次论证了毛主席所说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有意思的是,这个纸老虎不仅在战场上一败涂地,竟然就连他的儿子也搭了进去。1951年,范佛里特对我军推行绞杀战,试图利用空中力量疯狂轰炸我后方交通线,打算在空中将我方绞杀。
因为志愿军无法应对美军的空战,所以范佛里特把对志愿军后方的轰炸当成“刷战功”的手段,就连他的儿子也驾驶着飞机杀向了朝鲜战场。
可他怎么都没想到,彭老总虽然缺少空军力量,但却特别擅长用“土方子”,前后一共搞出了6个战术,一举破解美军的绞杀战,创下了对空作战3636次,击落敌机28架,击伤敌机158架的战绩。
而在这一过程中,1952年小范佛里特被志愿军给打了下来。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范佛里特被打下来前,他刚刚参加完父亲60岁的生日。
或许范佛里特怎么都不会想到,他和儿子一别,居然会是永别。事后范佛里特情绪崩溃,指挥接连出现失误,最终被解职。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国人认知中最大的悲剧,如今让疯狂的范佛里特也感受到了。不得不说,这也是给他上的最好的一堂反战教育课。
以上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些冷知识,能够更好的让我们理解那场战争的艰难。记住历史方能珍惜和平,现在的和平繁荣来之不易,希望这能让我们勿忘历史,继续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