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的娄底,气温时高时低。凌晨3点的医务室,灯光温柔地笼罩着一大一小两个身影。生活老师刘伟轻轻拍着因想家而哭泣的小恩,哼着摇篮曲的手势带着五年如一日的熟练。

上周的一个深夜,学生小悦脸色苍白,额头布满了汗珠。班主任龙牡丹跑前跑后地为小悦挂号、找医生,陪着小悦做各项检查。医生诊断小悦是急性肠胃炎,在输液的时候,小悦轻轻地说:“老师,谢谢您!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

这样的场景在娄底市金海学校并不罕见。金海学校的教师们用行动诠释着:教育,从来不只是课堂里的40分钟,而是24小时不打烊的守护。

引路人

——学业与心理的双重陪伴

教育最动人的模样,是能够读懂那些“特别”的成长密码。

在金海学校的课堂上,知识的传授从来不是冰冷的灌输。老师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渴望学习的心,关键在于找到打开心门的钥匙。

“数学妈妈”吴解任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为了让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她自创了“彩虹数轴”教具,编写了朗朗上口的“凑十歌”。当角落里的朵朵对着作业掉眼泪时,她轻轻把孩子抱到腿上:“宝贝,我们把题目像搭积木一样拆开好不好?”家长们常说:“孩子回家总念叨,上数学课就像闻到了妈妈的味道。”

吴秀桃老师观察到插班生小杰因词汇量匮乏、字迹潦草、朗读磕绊、作文逻辑混乱,对语文学习逐渐畏难。她带领小杰定制了提升方案:经常课后带他一起练字,带他阅读短篇故事;引导他先画场景再写段落;每周完成任务便奖励积分。半学期后,小杰主动做阅读分享,他的语文成绩也提升了不少。

梁琼京老师面对多动症学生时,没有急于纠正他的“与众不同”,而是从他热爱的阅读切入。在阅读课上,她总是点名让他分享见解。渐渐地,这个曾经坐不住的孩子,书本上写满了工整的笔记。期末时,家长送来锦旗:“是您发现了孩子灵魂的光。”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每位老师都在用心点亮求知的火种。


(图为数学老师吴解任辅导孩子学习)

守护者

——教育的温度,藏在不被看见的细节里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金海学校的任课老师们用母亲般的关怀,为孩子们筑起温暖的成长港湾。

刘喜凤老师的针线盒里藏着五色线团,多年来为无数孩子缝补校服。她曾在走廊蹲着为被嘲笑的男孩缝好裤脚:“补好了就是新铠甲。”每天清晨查天气提醒添衣,课间观察情绪变化,抽屉常备女生用品,叮嘱矮个孩子多喝牛奶。“这些小事每天都在做,”她说,“只想让孩子们知道有人在乎。”细密的针脚里,编织的是最温暖的守护。

任课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生活老师的爱同样温暖如春。

生活老师肖超盛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那个凌晨三点,当发现学生突发高烧时,她立即联系校医,并一直守护到家长赶来。“肖妈妈”的称呼,是孩子们对她最好的认可。

康菊芳老师的闹钟定格在凌晨5:30,这个为足球队开门的习惯已坚持1460天。在风雨长廊打扫时,她会把落叶摆成笑脸;查寝时为孩子盖被的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品。最令人动容的是月托生小欢的日记:“康老师洗衣粉的味道,像妈妈的手”——生活教育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

在金海学校,“每周剪指甲”“夜间两次查寝”等条款被严格执行。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是任课老师和生活老师们超越规范的付出:黄星每天定时为小妮调整牙骨矫正器,彭中意每日监督“吃饭钉子户”小桐,周海丽为小诗含精心设计的礼貌用语进步曲线,以及为小恩记录的想家频率统计表……这些“知心老师”甚至总结出“拥抱疗法”的三部曲:共情—转移—激励。当家长惊讶于孩子快速适应寄宿生活时,殊不知是这些老师用专业筑起了隐形的安全网。


(图为班主任刘喜凤缝补校服)


(图为生活老师刘伟为孩子们吹头发)

协奏曲

——家校共育的信任构建

“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家校之间的默契配合。金海学校用真诚沟通搭建起信任的桥梁,让教育事半功倍。

小荣家长的手机里存着38条与彭卓然老师的深夜长谈记录。小荣那个曾让教师头疼的“问题学生”,在家校双方达成“静待花开”的共识后,逐渐展露出班级领导者才能。家长从质疑到在学校旁购置新房,小荣还经常悄悄地在彭卓然老师教案旁放上薄荷糖,因为“老师讲课嗓子都哑了”。

小默家长的朋友圈长文曾引发热议:“从公立校转来时,孩子又黑又瘦眼里无光。但在金海,老师会说‘没刷牙的孩子也很可爱’。”正是班主任张昕如善于“发现每个孩子闪光点”,让每个孩子能在阳光下成长。

小童奶奶赠送给张悦老师的锦旗如今在学校档案馆静静陈列,但比绸缎更珍贵的是那段转化记录:8次谈心、3次结对调整、15条进步短信。这种可视化沟通模式,让远在异地的父母透过数据触摸孩子成长。正如家长代表所言:“真情服务,是看得见的安心”。

学校每周开设“校长接待日”,每期开展“家长开放日”,通过《金娃海宝成长手册》,老师们定期与家长深入交流。当学校与家庭心意相通,教育便成了一场温暖的接力赛。


(图为家长赠送锦旗)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金海学校的老师们用专业诠释教育真谛,用爱心守护每颗童心。在金海学校的教育日志里,最常出现的不是分数和排名,而是“拥抱”“倾听”“等待”这样的词汇。这或许就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不是修剪枝叶的园丁,而是守护花期的守望者。(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丹)

一审:王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