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楼组改造展现的“共治热情“,到居民自治彰显的“团结共情”,再到邻里互助的”守望温情”一场温暖人心的“蜕变”,在曹杨南岭园小区30号楼组徐徐展开。

绿美楼组展新颜

走进南岭园小区30号楼,迎面而来的是崭新的生命力——墙面绿植在阳光中舒展枝叶,明黄色的安全警示线沿着台阶蜿蜒而上,“绿美楼组,享老南岭”的文化标识在楼道间十分抓眼。

家住五楼的魏老伯时常驻足欣赏:“现在的楼道这么漂亮,感觉日子都过得更有滋味了。”四楼的单阿姨轻抚着扶手补充道:“这警示线看着暖心,上下楼心里更踏实了。”

更令人欣喜的是,楼道里时常可见邻里互助的温馨场景:年轻人主动为老人提重物上楼,邻居们自发组织绿植养护小队,楼组微信群不时弹出互助信息。原本单调的老旧楼道,已蜕变为承载着温度与故事的文化空间,居民们推窗见绿、出门遇善的日常生活,正是楼组文化最生动的注脚。

绣花功夫绘蝶变

这场华丽蜕变的背后,是全体居民历时半年的匠心营造。随着近年来楼内居民对提升楼组品质的呼声越来越高,楼里3位热心居民主动成立自治小组,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倾听居民们的想法和诉求。在他们的带动下,居民们积极参与楼组文化共建共治,围绕楼道改造各抒己见,共同为楼组焕新出谋划策,为开展楼组自治工作筑牢了根基。


在楼组改造过程中,居民们积极推动各项改造工作有序开展,自发排班、全程监督,确保工程质量过硬、进度合理。如对花盆高度、花篮钩子设计等细节都严格把关,事无巨细,让楼道改造更加细致入微、温情满满。

同心共筑幸福家园

这份自治共治的蓬勃生机,源于旧住房成套改造播下的希望种子。作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小区,南岭园小区曾面临厨卫共用的窘境,后经旧住房成套改造,22幢“合用户”全部实现了煤卫独用,居住环境有了质的改变。旧改的成功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更激发了居民参与自治的热情。

这种从“物理空间改造”到“精神家园共建”的跃升,还体现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楼组文化氛围中——楼组改造完成后,居民们为确保这份美好能够长久延续,共同制定了楼组自治公约,明确了在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等方面的责任与义务。大家积极响应,主动参与楼组日常管理,让楼组真正成为充满温度与活力的幸福载体。

原标题:《绿美楼组,蝶变焕新!曹杨这个楼道又有新景象》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上海普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