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娇、葛星星
奶奶也能共享了!在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洋洪社区,“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不仅每天准时出现在幼儿园门口接孩子,还为孩子们提供绘画、音乐、绘本等“硬核陪伴”。
作为路桥区村改社区率最大的主区域,路北街道倾力搭建大党委、社会组织资源整合平台,积极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融合模式,构建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社区治理新范式,让居民“幸福指数”拉满。
创新理念,探索协同新模式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出发去养老院,大家带上礼物,注意队形……”日前,在艳阳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业社工、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带领下,小朋友们来到路北一家养老院看望爷爷奶奶们,还现场表演了歌曲和舞蹈。
为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度,路北街道试点在和兴、洋洪、五洋、路东等社区引进台州市艳阳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业社工常驻社区,为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能力支撑。同时定制“1+3+N”传帮带机制,即由1名专业社工+3名社区骨干+N个志愿者,重点聚焦“一老一小”群体需求,通过项目化动作、团队化协作模式,开展多样化、多层次服务活动。
“专业社工能带领社区干部、志愿者开展系统、专业志愿服务。比如艳阳天与和兴社区开设的‘和兴少年成长记’青少年特色品牌服务项目,入选市级‘优秀儿童服务项目’。”路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蔡晨介绍。
完善机制,激活长效新动能
陈小羽是一名三年级学生,在“小鬼当家”时光隧道活动中,他作为志愿者,收到爱心证书。“这样的活动真好玩,既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又能做公益,还有红彤彤的证书呢!”陈小羽开心地说。
路北街道创新构建“四维一体”志愿服务激励体系,通过志愿积分、公益证书、爱心证书、星级评优组合拳,有效激发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目前,辖内10个社区共链接了志愿者“合伙人”800余家,孵化志愿服务队920支,培育志愿者780名。该街道还发挥专业社工、村社党员志愿者等作用,以“专业支撑+熟人社会”模式,塑造了“和乐常兴”“东东有好事”“益路向‘洋’”等多个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探索志愿服务协同模式、打造志愿服务匹配范式、激活志愿服务长效动能,是构建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的关键路径。我们将持续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全力打造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样板。”路北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