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中国人每天的必需品,在我们国家,蔬菜的种类非常丰富,全国各地算起来至少得有个几十上百种,但其实这种我们觉得稀松平常的事,在国外网友眼里却显得非常稀奇。
吃在中国,见过这么多绿叶菜吗?
中国人爱吃菜是世界上出了名的,基本上蔬菜占据着中国饮食结构中的最重要位置。
炒一盘青菜配米饭是很多家庭常见的主食,不仅美味,还能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的地方对青菜情有独钟,过年时都要来一大碗象征清清白白的好运。
这种对蔬菜的热爱深深植根于我国饮食文化中。无论在街头巷尾的小饭馆还是高档餐厅,只要是点上一盘蔬菜,都会让人有满满的满足感。比起那些只吃肉不吃菜的饮食习惯,咱们这种多吃菜,少吃肉的方式更加健康且适宜。
当然我们国家之所以形成了这样的一致习惯,是因为我们的蔬菜品类众多,烹饪方式也非常丰富。
虽然南北方饮食差异较大,但无论去哪儿都能看到各种和蔬菜有关的美味佳肴,北方炖菜浓厚香醇,南方炒菜新鲜嫩滑。
四川的辣子鸡里少不了青椒,湖南的剁椒鱼头会配上新鲜的青菜解腻,江南的腌笃鲜也是莴笋、白菜做主角,很多地方一年四季不同时间都有不同的新鲜菜肴端上桌。
冬天炖白菜吃着热腾腾的,夏天吃苦瓜能清热解毒,秋天里吃南瓜养胃安神。无论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还是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蔬菜一直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角。
国外那些简单沙拉拌几下的吃法比起我们中国的菜品来说真的是太粗糙了,也难怪来我们国家旅游之后的老外回去之后都吃不惯白人饭了!
所以现在中国百姓的饮食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健康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应该摄入400克蔬菜,这种在其他国家很难达到的标准,在我国却显得稀松平常。
在咱们的膳食结构里,蔬菜和肉类一起搭配,不仅口味丰富,也对健康特别有好处,在这方面就算是那些发达国家也远远比不上我们。
美国人和欧洲人每天摄入的蔬菜量跟我们根本就没法比,很多国家的餐饮文化中很少出现叶子菜的身影。
所以当我们和外国人聊起吃蔬菜这回事儿,经常能让他们惊讶得张大了嘴巴,直呼不可思议。对他们来说,每顿饭的主角不应该是各种大鱼大肉吗?
所以西方媒体也看到了中国人爱吃菜的习惯,将这种饮食习惯扭曲成了中国经济不发达的标志,黑化了中国很多年。
天时地利皆为我所有
那我国这菜比肉多、菜比肉便宜的现象是怎么来的呢?先来看看我国地理环境有多给力。咱们的国土跨越了多个气候带,南边热、北边冷,东边沿海,西边高原,几乎每种地形都有一份。
长江、黄河流域这样重要的农业区域,温度适宜降水丰富,是种植蔬菜的天堂,正因如此,很多地区靠着先天优势就能培育出大量新鲜蔬菜,根本不怕产量跟不上消耗。
再加上这两年农业技术的进步,让反季节蔬菜开始大规模种植,中国的大棚技术领先全球,现在国内已经脱离了对食品蔬菜的依赖,中国百姓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日子过得不要再幸福!
再加上我们是叠加过农耕buff的民族,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开始讲究精耕细作,不是随便丢个种子让它生长。
他们学会了怎样挑好的种子,怎样对土地轮作,还创出各种看上去奇怪但非常有效的种植技术,传到今天才有了这些让老外惊奇的各种中国土味。
再加现在越来越多的杂交育种技术,辣椒长出来又红又亮,西红柿味美个头大,中国农业的最终目标就是保质保量,不仅要品种丰富,还要提升产量,适应用户市场需求。
我国蔬菜产业不会因为在国际上买不到种子发愁,因为咱们国产种子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自给自足,远销国外。
除了老天爷赏饭吃之外,我们的农业科学技术也功不可没,有了现代农业的价值,中国农民早就不是单纯地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农业技术的进步直接决定了生产力的飞跃。
以前种菜是跟着季节走,有什么吃什么。现在随着杂交育种技术和设施农业的推广,农民在冬天也能种出夏天的黄瓜,在某些高原地区通过调控温室环境还实现了罕见蔬菜的种植。
我国蔬菜种子产业也成了国际市场的香饽饽,现在咱们出口的不只是蔬菜,还有优良的种子和技术,日本、韩国前些年还在进口我国白菜和萝卜种子,现在也成了咱们蔬菜技术的学生。
外国的月亮蔬菜不圆
世上万事万物还是怕对比的,为什么许多国家的经济并不差,但在吃菜这件事情上却完全跟我们没法比呢?
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英国和日本,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曾经的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只不落帝国,可如此发达的英国前些年却闹起了蔬菜荒。
辣椒、西红柿、黄瓜这些最常见的蔬菜在超市里实行限购,有钱都买不到新鲜菜,明明都21世纪了,蔬菜这种日常必需品竟然能这么紧缺,也成了世界奇闻!
英国一只土豆就能顶半桌菜,平时大家常吃的就是土豆泥、炸薯条,有时一根黄瓜都显得奢侈,只是说英国人不爱吃菜,而是因为条件有限真的吃不起。
其实这也不全怪英国的农业技术落后,从纬度上来讲,英国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寒冷,不是所有蔬菜都适合在那儿生长的。
冬季蔬菜生产基本依赖进口,西红柿、黄瓜这类需求大的蔬菜有95%靠外来供货,而且英国这两年的政策也比较个性,脱欧之后的英国基本上斩断了同欧洲大陆的联系,进口蔬菜变得越来越麻烦,运输成本也节节攀升。
其他欧洲国家可以根据外贸协议互通有无,单单就英国因为割裂主义进入了菜荒时代,超市纷纷宣布限制每人购买沙拉、甜椒的数量,不少餐厅也干脆减少了蔬菜供应。
日本的这方面也好不到哪去,就算是今天的日本蔬菜种类也相当单调,而且价格普遍偏高,三四棵鸡毛菜要价180日元,折算成人民币差不多十几块钱,普通家庭想要每天炒几盘青菜下饭真的有点吃不起。
到了冬天蔬菜涨价的情况更加普遍,虽然日本这两年也学会了我们的大棚技术,但是日本政府对农业的干预是非常严苛的,一道指定蔬菜政策直接给日本农业套上了一层枷锁。
圆白菜、大葱、土豆这些指定蔬菜长期霸占超市的货架,久而久之绿叶菜成了奢侈品,不知道有多少日本人长年累月的抱怨蔬菜少又贵,无奈之下的日本人只能减少对蔬菜的食物,将人体对维生素的依赖一门心思的放到各种各样的药片中。
这种风气流行开来以后,然而日本人成了世界上有名的药罐子,对此不少在日华人只能想办法自给自足。
有的动手在自家小院搞家庭菜园,种些香菜、莴笋之类的奢侈品自己享用,既省了钱也满足了口腹之欲,也有部分华人餐馆的老板干脆自己弄农场,不仅给自家餐馆供菜,还能把多出来的拿出去卖,赚点小钱。
这么比较来看,国内的蔬菜真的是太香了,我国蔬菜供应不仅能自己吃得饱吃得好,还成了出口蔬菜的大国,每年向外输送各类优质的蔬菜产品。相比英国菜荒和日本菜贵,我国老百姓不但随时可以享受到丰富的蔬菜品种,价格也非常公道,这也让很多外国人不得不眼红。
这些年随着对外交流的频繁,中国国家的海外留子都在不同平台发表着自己出国如同渡劫的经历,各种各样的出国后悔症越来越多!
结语
自古以来就有见微知著的说法,或许我们炒的并不是一盘小小的蔬菜,而是真真正正的大国力量,除了我们农业技术先进,科研力量跟的上之外,我们的蔬菜生产如此便捷还因为我们完善的运输体系。
现在我国的蔬菜冷链运输已经覆盖全国,无论身处我国哪个角落,都能享受到不同地区的时令蔬菜。这是一条看不见的绿色物流网,从菜农收获的新鲜蔬菜,装上冷藏车,通过大型的蔬菜批发市场迅速进入消费者视野。
市场上成千上万的蔬菜流通出去,确保从采摘、配送、销售一系列环节的通畅无阻,蔬菜都能如此畅快的运输,如果换成是导弹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