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 年 7 月,在解放战争的烽火中,刘邓大军肩负着挺进大别山并建立根据地的艰巨任务。为了配合这一战略行动,中央部署陈赓的兵团作为左翼进攻豫西,华野则派出五个纵队作为右翼出击鲁西南,三路部队共同向中原地区发起进攻。

陈毅与粟裕接到命令后,对华野进行了七月分兵。陈士榘带着三个纵队向鲁西进攻,叶飞的 1 纵和陶勇的 4 纵配合攻向鲁南,而粟裕与陈毅带领剩下的五个纵队留在内线作战。



然而,分兵之后的战况并不乐观。外线的五个纵队在向鲁西南进攻时,起初还算顺利,但因兵力分散,攻打邹县、济宁等地多日未克。内线的五个纵队也因天气原因,在南麻、临昫遭遇重大挫折。其中,叶飞与陶勇的两个纵队在攻向鲁南时甚至遭到敌人包围,好在战士们英勇奋战,成功突围并与陈士榘部队汇合。

8 月 3 日,陈毅与粟裕向中央发报,建议将外线的五个纵队改编为华西兵团,由陈士榘和唐亮任司令与政委,向鲁西南进攻并靠近刘邓大军。但毛主席对此有不同看法。

毛主席给陈毅粟裕发去多封电报安慰,分析局势称丢了南麻、临昫无碍,战争形势仍对我军有利。他指示粟裕带炮兵支援外线五个纵队进攻鲁西南以策应刘邓大军,陈毅则率内线四个部队继续作战,华野后勤部门也向鲁西南进军与粟裕汇合。



此后,毛主席又让外线五个纵队休整两周等粟裕汇合。同时,粟裕出于谦虚建议与陈毅一同指挥,中央同意并让粟裕带六纵和特纵前往鲁西南,加上晋冀鲁豫的 11 纵队,粟裕可用兵力达七个纵队。

粟裕离开内线后,建议谭震林当司令,许世友为副司令,黎玉为政委指挥内线作战。但毛主席认为谭震林长于政工,让许世友当司令,谭震林为政委兼华野副政委,职务上谭震林高于许世友,但内线作战由许世友负责,从而让许世友连升两级。



为了更好地理解毛主席这一用人决策的英明,我们来看一个类似的案例。在古代的一场战争中,有一支部队面临着复杂的局势,需要重新调整指挥架构。当时有两位将领,一位经验丰富但性格较为保守,另一位勇猛无畏但资历较浅。在关键时刻,统帅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大胆任命资历较浅但勇猛的将领为主帅,而让经验丰富的将领从旁协助。起初,众人对此颇有疑虑,但在后续的战斗中,新任命的将领凭借着果敢和智慧,带领部队取得了关键胜利。



同样,在华野的这次部署中,毛主席知人善任,充分了解各位将领的特点和优势。许世友作战勇猛、军事指挥能力出色,让他负责内线作战,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有效地钳制敌人。这一任命不仅体现了毛主席的用人智慧,也为华野在内线作战中取得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