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西伏牛山麓的乡间地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人民法院上店法庭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笔,用“多元共治”为墨,勾勒出一幅司法服务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画卷。通过构建“调解优先、府院联动、代表参与”三管齐下的工作机制,让司法力量突破审判台边界,在乡村振兴一线绽放法治光芒。
调解“零距离”:联动机制化解民生难题
“法官上门调解,当天就拿回了血汗钱!”农民工史某的感慨,印证着上店法庭“三调联动”机制的实效。面对包工头杜某与史某针对工款争议引发的欠薪纠纷,法庭联合司法所、村委会干部组建临时调解组,采取“背对背算账+面对面协商”策略,促成17100元工资当场兑付。
调解室墙上“倾力调解负责任”的锦旗金灿灿的大字,成为司法温度融化民生坚冰的最佳注脚……
府院“面对面”:白皮书激活治理动能
在靳村乡政府的专题研判会上,一本《基层治理司法审判白皮书》引发热烈讨论。
法庭庭长任彦锟通过22个典型案例和55项数据分析,为乡村干部解码治理难题:针对涉彩礼返还等家事纠纷,创新构建“乡贤评议+分期履行”协同解纷方案,基于当事人合意原则,选出村中乡贤与村委干部组成评议组,通过民主表决形成调解意见;针对大额标的案件履行困难情形,经法庭审查后制定分期履行计划,建立乡贤与司法机关协同监督机制;针对土地补偿等农村高发性矛盾纠纷,构建“法律咨询+前置调解”诉源治理体系,由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前介入,通过法律释明与调解疏导双轨并行,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诉求评估及风险预判,实现矛盾纠纷分层过滤、实质化解。
这份凝聚司法智慧的“治理指南”,为基层筑起了矛盾化解的“防火墙”。
法治“明白人”:讲法讲情巧解千千结
“‘法治明白人’讲法也讲情,矛盾解决了,咱的心里也敞亮了!”经过人大代表张建敏化解,该起宅基地纠纷圆满解决,这正是“代表驻庭”机制的生动写照。通过每月10日的“代表调解开放日”,3位具有丰富基层经验的人大代表轮值驻庭,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法官指导下开展调解。
群众身边有了“法治明白人”,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提升就多了一个有力抓手,上店法庭实施的“代表现场调解”模式,使98%的调解案件实现“零反悔、零申诉”,群众亲切称这些代表为“能断家务事的法治明白人”。
从“坐堂问案”到“多元共治”,上店法庭以“请进来”的开放姿态汇聚解纷合力,用“走出去”的主动作为延伸服务触角。当法官的脚步丈量田间地头,当调解协议盖上司法确认的印章,这座大山深处的人民法庭,正用有温度的法治实践书写着基层善治的新篇章。(申康)
【编辑 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