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天赋是一把双刃剑,以三大主科之一的语文学科为例,语文好的学生往往感知力更强,情感更丰富,这些品质本该助力他们的成长。可是一旦陷入自恋,这些优势反而会成为阻碍进步的绊脚石。
自恋倾向在学生群体中并不少见。有的学生沉浸在自我欣赏中,把每一次成功都归功于自己的天赋,却对失败视而不见,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反省和进步的动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一篇题为《自画像》的作文将教育环节中的这个问题暴露无疑,不仅引发了老师的深思,也让不少家长开始纠结:自己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究竟是对还是错?一篇作文又为何会引发如此多的争议呢?
小学生作文《自画像》走红,图文并茂,老师却不吃这一套:0分!
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什么题目的作文,本质上都是用文字表述的方式去诠释这个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在基础教育中,不少老师都会强调不要压抑学生的天赋和创作力,可若是这种天赋与创造力打破了题目要求的底线,那即便是优点也会变成影响学生发展的缺陷。
这篇以《自画像》为主题的自命题作文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名女同学用整整一页的作文纸,画了自己美化后的形象,就连文字部分充满了自我赞美,女同学对自己的作文和形象都是自信满满,认为这种创作方式非常有新意,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诠释了作文的主题。
可老师却并不吃这一套,直接给了女同学0分,不仅如此,还在评语中对女同学的作文进行了批评——让你写,不是让你画,0分!撕了!!这样的评语让女同学无法接受,然而随着小学生作文《自画像》的走红,不难发现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去写作文的同学并不罕见,可见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写作问题,更折射出当代教育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塑造健康的心理,过度自信的学生容易产生优越感,不愿意接受批评和建议。这种心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
不少女同学在基础教育阶段表现出表达能力的天赋,这种天赋和特点值得老师们的特别关注,虽然女同学们普遍更重视自我表达,情感也更丰富,但如果这些特质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就会容易导致自恋倾向的产生。
基础教育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
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视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可任何教育方式都讲究一个“适度”二字,只是单方面的强调自信心的培养,丝毫不关注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反而会让孩子的成长陷入误区。
挫折式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让学生适时体验失败,明白自己的不足,这对纠正自恋心理很有帮助。当然,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度,既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不能放任自恋心理发展。
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体现在分数的高低上,更体现在素质与能力的全方面发展上,作文的写作也是如此,让他们学会客观评价自己,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拥有这种理性自我认知的能力,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的自恋倾向往往和成长环境有关,教育工作者要有耐心,用适当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与此同时,针对写作教育老师们也要注重引导,不能简单地批评学生的自恋表现,而是要帮助他们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一篇好的自我描写作文,应该既能展现个性,又不失谦逊。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