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税大战,让整个世界天翻地覆,回头再看上个月刚获得奥斯卡奖的这部《粗野派》,让人感觉五味杂陈。
阿德里安·布罗迪扮演的犹太建筑师在二战末期逃离集中营,来到美国投奔经营家具店的亲戚,在为当地一个富豪装修书房的过程中被赏识,接受富豪委托设计一个纪念逝去亲人的社区中心。这位犹太建筑师根据自己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打造了一个独特的设计风格,以毫不修饰的混凝土作为建筑外观,更关乎建筑的功能、材料的真实性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回应。这个独特的建筑风格日后被称为“粗野主义”,而电影中的男主角也凭借着这个杰出的设计,成为了一代伟大的建筑师。
电影《粗野派》的故事原型并不是来自于一个真实的人物,而是取材于千千万万个人物原型,以及他们背后的“美国梦”。
一个身无分文的犹太难民,能够被美国社会接纳,并且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一个伟大的建筑师,这就是一个标准的“美国梦”。当载着男主角的客轮缓缓驶入纽约港,逃离苦难的人们终于看到自由女神像时的欢呼雀跃,这个经典的场景出现在无数的电影之中。这样的心路历程也反映在了男主角的设计之中,在冰冷的混凝土建筑里,阳光透过那个镂空的十字架照入室内,给人以无比光明和温暖的感觉。
然而进入21世纪20年代之后,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买一张船票就能去美国的事情变得像做梦一样。
人类的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然而互相之间的沟通却没有更加通畅,甚至越来越糟糕。谁也不知道电影中那个海纳百川的美国是否还能回来,电影中的那个“美国梦”是否还能继续,至少现在的关税价格已经不一样了。
“美国梦”曾经为美国带来大量的人才和资源,也是美国能够在过去一个多世纪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一场关税战不仅给全世界带来股市震荡和经济波动,更重要的这个梦想已经对世界关上大门,取而代之的是“粗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