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全球经济稳定象征的美元,如今却成为了引发市场不安的主要原因。

在2025年4月9日这一天,中美贸易争端突然加剧,两国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将对彼此的商品征收84%的高额关税,这一税率也创下了全球贸易战历史上的新高。



这场冲突彻底打破了两国之间原本就脆弱的平衡状态,标志着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跌入了最低点。全球市场随之剧烈波动,曾经被视作“避风港”的美元开始遭到抛售,各国纷纷寻找新的安全投资方向。

美国坚持自己的单边政策,其他国家则开始采取行动保护自身利益。

欧盟成员国投票决定,针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最高达25%的关税,这是对美国之前钢铝关税政策的直接回应,表明欧盟已无法再接受美国的贸易压迫。



随着“中欧联合反制”局面的形成,美国陷入了“双线作战”的尴尬境地。

不仅是欧盟,加拿大等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对来自美国的商品增加关税。这些举动都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单边主义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面对美国的贸易策略,国际社会已经开始积极行动,用实际行动来捍卫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亚太地区的多个国家也开始有所动作,例如新西兰和印度的央行已经宣布降低利率。



关税战的影响范围十分广泛,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引发了军事、政治以及金融等多方面的连锁反应。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挑战,贸易保护主义趋势愈发严重,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世界经济因此遭受巨大震动。

作为全球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亚太股市近期出现了大幅下跌。日经225指数跌幅接近2.96%,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的股市也随之下跌,单日跌幅接近2%,市场情绪非常紧张。



韩元、新西兰元以及印尼盾等亚太地区货币相对美元的汇率都在下滑,其中印尼盾更是跌至历史最低水平,显示出市场对新兴市场的担忧。

美元也不再被视为安全的投资选择,美国国债遭遇前所未有的抛售潮,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上升到4.5%,三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甚至超过了5%。

这种“对等关税”的做法最终也对自己造成了伤害。



而贸易摩擦不仅影响了经济,还给国际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导致地缘政治局势日益紧张。

就在关税公告发布的当天,美军两架RC-135战略侦察机进入了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一架RC-135W侦察机斜穿东海防空识别区,逼近长三角经济区上空;另一架RC-135S沿着识别区边界飞行,距离上海仅数百公里。



这类侦察机能够监听雷达信号、截获通信数据,甚至分析导弹发射轨迹。此前,在解放军台海演习期间,同型号的飞机曾试图窃取火箭军导弹参数。

解放军战机全程跟踪并锁定目标,并通过电子干扰技术使美军侦察机无法获取有效数据,既展现了实力又避免了直接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美军侦察机活动与关税战升级的时间高度吻合。这似乎表明美国正试图通过军事施压来增加谈判筹码,但中方以强硬态度予以回击。

英国航母的“投名状”:为美国“站台”

同样是在这一天,英国宣布以“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为核心的打击群将于4月22日启程前往印太地区,计划与日本、澳大利亚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航母出发日期恰好是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加征50%关税的敏感时刻,外界普遍认为这是“配合美国战略围堵”的举动。

尽管英国国防部并未明确表态,但日本媒体披露,演习将模拟“夺岛作战”“反潜封锁”等针对中国的场景。



然而,英国航母编队仅搭载8架F-35B战机,而中国三亚某军港同期停泊的4艘055万吨驱逐舰和3艘052D神盾舰,单舰火力已经超过整个英国舰队。

英国此举被嘲笑为“跨半个地球送人头”。

希腊前财长瓦鲁法基斯指出:“美国在中国周边建立大量军事基地,但中国从未考虑在墨西哥湾部署舰队——因为中国追求的是贸易,而不是霸权。”



风暴中心的选择

这几天,关税数字、侦察机航迹与航母航线交织成一张复杂的大网,暴露了美国“既要中国市场又想遏制中国发展”的矛盾心态。

但历史早已证明:靠关税壁垒无法阻止14亿人的发展步伐,用侦察机也无法窥探一个国家的底气。正如网友所言:“美国在算经济账,中国在算生存账——这场博弈,从一开始就不对等。”



从三亚军港“灭国舰队”的部署,到关税战中精准打击美国痛点,中方展现出“备战、敢战、能战”的决心。台湾学者苑举正感慨道:“大陆的强硬让世界看到,终于有一个大国敢于对霸权说不。”

未来如何破解僵局?或许答案就藏在中方公告的最后一句话里:“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2025.4.9《英国宣布:航母打击群将动身参加北约演习》北晚在线:2025.3.28《一组涉及美国和中国的惊人数字,被披露!》东南军情:2025.4.9美空军两架侦察机在东海高强度活动环球时报:2025.4.9《日媒爆:日美模拟“向中国舰队发射导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