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有博主发帖,上海十院和同济医院开始裁员了!
网友爆料截图
这次医疗圈地震的导火索,竟是从行政后勤岗"开刀"。据知情人士爆料,行政类员工合同到期直接不续签,部分调岗后绩效直接腰斩。更劲爆的是,医护人员私下吐槽不断:"行政后勤天天坐办公室,工资比我们拿手术刀的还高!"
这波操作背后藏着大动作——上海市卫健委9月秘密下发的文件被扒出,明确要求三甲医院必须给行政后勤岗"瘦身"。文件里那句"不直接服务患者的要重点压缩",直接把行政人员推上风口浪尖。有内部人士透露,十院已经清退了近30%的后勤人员,连院长秘书都被分流到导诊台。
最让人咋舌的是"三明医改"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行政后勤年薪不得超过医院总盘子10%!算笔狠账,一个三甲医院如果年支出10亿,行政后勤岗只能分到1亿。现在各家医院都在连夜翻账本,财务科长们愁得直薅头发。
不过这场改革也引发两极争议。有医生拍手叫好:"早该治治那些喝茶看报的关系户!"可也有被裁的行政人员红着眼圈说:"疫情期间我们搬运防疫物资到凌晨,现在说裁就裁?"更耐人寻味的是,某医院工会主席悄悄透露:"裁行政只是开始,下一步可能要动真格重组科室..."
- 针对此事,网友们迅速围观,纷纷议论。
我们来看看部分网友的看法和观点:
医院确实应该精简,好多医院弄的跟机关似的,书记,院长,副院长就好几个。办公室主任,还有很多部门。吃财政饭的太多了。
下一步就应该是高校后勤岗了啊,都是一样人浮于事。
维修保洁保安洗衣房等都外包给第三方公司了。
坐办公室喝茶的工资比拿手术刀的高就太离谱了,该改。
其实医院还好一些,看看高校和各种协会。
早就该裁了,很多医院行政后勤人员远超医护人员,很多就是关系户,一样拿绩效,侵蚀了太多医保资金了。
远离大城市的医院根本没人想去,招都招不到人,有些年纪大了还返骋上岗。稍为有点技术又走人了。工资低环境差,就是无人想干。
上海两大医院清退近30%后勤岗
- 不得不说,目前很多医院的行政后勤人员待遇非常优厚的,甚至比同级别公务员的收入更高,有些医院的普通行政科员级别的参考的是医院平均绩效,有些甚至是直接参考的医生的平均绩效,这就存在着普通医生有可能收入不如行政后勤普通科员高的情况。
行政后勤科室科主任参考的是临床科主任的待遇,这就导致行政领导收入高于部分临床科主任的情况,待遇优厚,不上夜班,工作压力小,工作量少,这就成了关系户的重灾地。
有本事的医生护士都找关系调后勤了,有些甚至是副高正高,医院好不容易培养一个人才出来 ,最后却去后勤躺平,显然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行政人员占比过高成为改革重点,我国医院行政后勤人员占比达25%-45%,远超欧美国家5%的水平,导致人力成本臃肿。政策要求将管理人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实际执行中普遍超标,不是院长想招这么多行政人员,而是各路关系户塞过来的,院长根本拒绝不了。
国家卫健委在2024年9月发布的文件中明确提出“优化医院内医务人员结构比例,压缩行政、后勤、辅助等人员”,并将更多资源向一线临床倾斜,这一要求与三明医改经验(如“541”人员比例政策)相呼应,即医生占50%、护理与药剂占40%、行政后勤占10%。
上海率先行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始缩减行政部门人员数量和奖金,部分医院行政后勤编制缩减至原来的1/3至1/2,并将节省的资金用于临床科室。
图为上海同济医院
可以预见,未来的医院将真正做到以一线医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那些不公平的待遇现象,将大幅减少。躺平就想在医院拿高薪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