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2024年3月,韩国历史教育协会在一场研讨会上公开承认: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仅出兵最多、伤亡最重,而且直接改变了战局。
这句话一出口,立马在西方媒体舆论场上激起不小浪花——原本在他们嘴里,中国是“趁火打劫”“干涉内政”的角色,怎么突然就变成主角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外媒怎么看抗美援朝?
如果你看过美国之音、《纽约时报》、CNN的历史栏目,那你看到的朝鲜战争,可能是这么一幅画面:1950年,朝鲜单方面挑起战争,美军“被动应战”;中国“偷偷”越过鸭绿江,强行介入,变本加厉;最后导致局势不可控,战线拉回三八线,一场本可以局部解决的冲突,被中国拖成了全球灾难。
这种说法背后,其实藏着两个关键词——“侵略”和“失败”。
首先是“侵略”。1951年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认定中国为“侵略者”,对中国实施战备物资禁运。美英法等国媒体随后统一口径,把中国说成是破坏和平的“干扰者”。美方学者像乔治·派克等人反复强调:中国是“多管闲事”,打了场“毫无必要的战争”。
其次是“失败论”。这类观点尤其喜欢用“损失”来说事——比如,中国出兵超过200万,阵亡近20万人,外加被西方世界联合制裁,失去了与美国建立正式外交的机会,也失去了“武力统一台湾”的最佳窗口。
更狠的是,有些美媒还说:“抗美援朝战争表面赢了,实则是中国百年错判之一。”他们摆出杜鲁门、布莱德利等人当年的记录,说美军不想扩大冲突,是中国“步步紧逼”,自毁长城。
但中国人打的真是“他国之战”吗?还是不得不硬上?
二、这场仗,中国不是“帮忙”,而是被逼出来的主力
战争怎么起的?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闪击南方,打响了战争第一枪。这是苏联授意的“进攻性统一”,千百年来的一家人如今被分成了两个国家,他们想要统一,成为一家人。这时候中国还在静观其变。
但几个月后,美军在仁川登陆,反攻迅速,10月上旬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边。这才真正惊动了北京。因为一旦美国控制朝鲜半岛全境,中国东北门户将全面暴露——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到一年,东北就是工业命脉。
1950年10月,毛主席拍板:中国必须入朝作战。理由很简单:不打这仗,敌人就打上门,因为美军的炮弹已经越过了鸭绿江,丢到了中国的国土上。
于是,一支没有空军,没有坦克,靠人拉马驮、背土豆行军的队伍,硬是顶着美军航母、飞机、装甲部队冲进朝鲜,五战五捷,硬生生把敌人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
很多人不知道,抗美援朝打到后期,美军伤亡已超15万人,而中国志愿军伤亡则高达40万人,阵亡19.76万,另有38万人致残。别说“援助”了,这就是主力中的主力,是用命换平局。
韩国军史研究中心早就公布数据:整个战争期间,死亡总人数超400万,其中中国承担了超过一半的牺牲。
还有一点必须说清:中国从来不是来当“兄弟部队”的。志愿军直接负责正面战场,且不受朝鲜指挥,实为独立作战单位。真正“靠天吃饭”的,是朝鲜军队。
所以说,中国不是谁的“支援部队”,是整个战争的决定性力量。这场战争,是中国在自己的门口,为自己的安全,强撑着打一场“立国之战”。
可如果中国不是“侵略者”,为什么联合国还要制裁?这事背后,其实还有更深的“叙述争夺”。
三、谁来写历史?联合国“定性”背后的政治游戏
很多人不知道,联合国认定中国为“侵略国”那场表决,苏联与中国当时都缺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坚决反对中国进入联合国,并扶持台湾代表团占据中国席位。等于说,中国还没说话,帽子就先被戴上了。
再说联合国的投票结构,当时是美国主导,西方盟国基本站队,表决结果本就不具备全面性。
当时真正发动战争的是朝鲜,越界推进的是美军,而中国是最后被逼上战场的国家。可在“谁能控制国际话筒”的游戏里,中国连名都没上,就被定成“侵略者”。这不是历史判断,是舆论包围。
再看今天的国际局势,中国不参与叙述,就只能被动挨骂。历史从来不是“客观存在”,而是“谁说得多,谁就赢”。美国几十年来拍了上百部有关朝鲜战争的影视剧,而中国主流电影直到《长津湖》才让新生代真正了解“抗美援朝”是怎么回事。
而长津湖一役,美军陆战一师被冻死冻伤4000人,全师损失过半,被美军自己称为“陆战一师血战史上最惨一战”。可你若听西方讲法,那仗打完仿佛美军“功成身退”。
所以,谁来讲,讲成什么样,决定了这段历史怎么活在人们记忆里。
2024年韩国学界第一次公开承认:中国才是抗美援朝的主力,这不是情绪,而是历史事实。可惜的是,这样的声音来得太晚、太少。
朝鲜战争不是一场中国“趁机出兵”的博弈,而是中国在国门之下,不得不打一仗。这仗赢了,中国从战后废墟中站起来;这仗输了,中国今天可能还在东北看“蓝眼哨兵”。
有些战争,不是因为你想打才打,而是因为你不打,就没得活。抗美援朝,就是这样的战争。不是援助,是自保。不是替人打仗,而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一条路。不是“拖垮中国”,而是逼出中国骨子里那股不服气的血性。
这段战争,值。讲清楚它,更值。大家觉得是这样吗?
参考资料:
中国牺牲18万志愿军?朝鲜战争中交战各方损失多少军人.党史文献研究院.201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