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失败了,对谁都不会好过,尤其是中国!”



如今,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下,美国企业濒临倒闭,民众的生活成本也越来越高,社会上爆发了近1300多场抗议游行。

面对这种情况,美国部分网友搬出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警告。他们认为,美国一旦出现困难,中国必须出手相救,否则就会危及自身。

那么,基辛格为何那么说?是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我们究竟该不该听他的呢?



美国日渐陷入危机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对等关税”政策。

曾经,美国只是针对中国、朝鲜等几个“老对手”。而这次可好,他几乎把全球能叫得上名字的经济体,全拉进了黑名单。



面对这种情况,欧洲各国直接硬刚,德国总理发布会点名批评后,更是对美国汽车加收30%关税。就连和美国一直要好的加拿大,也将美国波音飞机列入反制清单。

美国自以为这样加征关税的手段很聪明,却没想到,这让自己的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随着各个国家开始出台反制美国的措施,全球贸易战的硝烟就弥漫开来。而这场 “关税风暴” ,最先席卷的就是美国中西部的农田。

爱荷华州的农场主们望着堆积如山的大豆欲哭无泪,往年这个时候,这些金黄的豆子本该漂洋过海销往亚洲,如今却只能在仓库里发霉。



数据显示,仅仅一个月,美国大豆出口量暴跌70%,每蒲式耳价格狂跌30%。

不少农场主被迫抵押土地偿还贷款,拖拉机停在荒芜的田埂上,成了这场贸易战的 “沉默见证者”。



美国的汽车产业更是重灾区,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的生产线接连拉响警报,由于进口零部件关税飙升,福特、通用等车企被迫关停多家工厂。

密歇根州的汽车工人们排着长队领取失业救济金,曾经轰鸣的车间陷入死寂,工会领袖在镜头前愤怒喊话:

“特朗普的关税,就是给美国制造业判了死刑!”



与此同时,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也被彻底打乱。

超市货架上,进口日用品价格翻了一番,纸巾、洗衣液成了 “奢侈品”,家庭主妇们推着购物车在货架间唉声叹气。

更要命的是,通胀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令人咋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暴涨12%,创下近40年新高。

小企业主们在街头拉起横幅抗议,五金店、服装店纷纷挂出 “清仓倒闭” 的招牌,昔日繁华的商业街变得冷冷清清。



这场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关税闹剧,让美国彻底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泥潭。

这时,美国突然有部分“大聪明”网友指出,曾经一直和中国要好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美国如果败了,谁都不好过,尤其是中国。

所以他们认为,在美国面临危机的时候,中国必须帮助美国。

那么,基辛格为什么这么说?他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基辛格的说法到底对不对?

基辛格作出此番论断,或许源于他对中美经济深度交融的认知。

长久以来,中美贸易往来频繁。

中国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涌入美国市场,稳定了美国物价,提升了民众生活质量。

而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农产品等也在中国找到了广阔销路。



从经济数据来看,过去数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所以,一旦美国经济因这场关税闹剧持续衰败,其国内消费市场萎缩,必然导致从中国进口商品数量锐减,冲击中国出口企业,影响就业与经济增长。

此外,由于中国持有一定规模的美国国债,若美国经济崩盘,国债价值波动,中国外汇资产安全将受到威胁。



更重要的是,如今全球金融市场紧密相连。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其金融体系动荡,会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金融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股市、汇市都可能遭受冲击。

从上述角度来看,基辛格的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并非是无懈可击。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必须依赖美国才能发展的国家了,中国早已为抵御外部冲击筑牢了坚实防线。

先说金融监管这块,咱搞的 “宏观审慎 + 微观监管” 双管齐下,银保监会死死盯着金融机构的杠杆率、流动性,就像给市场安了套 24 小时监控系统。

2023年硅谷银行爆雷搅得全球银行业人心惶惶,咱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稳在 15% 以上,不良贷款率才 1.7%,远超国际安全线。



在资本管控方面,中国实施的适度外汇管制策略,成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的 “防火墙”。

当美国加息资本想跑路时,中国通过优化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既能保企业正常换汇,又能拦住热钱。



此外,中国与俄罗斯、沙特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 4 万亿元人民币。

截至2025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份额升至 5.8%,超过日元成为第四大支付货币。



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意味着,即使美国金融市场陷入混乱,中国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也能通过人民币结算,有效规避美元波动带来的风险。

所以,如果美国真的出现很大的经济动荡,对中国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了,如今的美国如此民不聊生,我们究竟该不该帮呢?



该不该帮美国?

要我说啊,这事儿还真不能一拍脑袋就做决定!

首先得看美国这场危机里,有没有咱的核心利益。

虽说美国闹关税战把自己坑惨了,但如上述所说,咱们的经济现在是 “多条腿走路”,就算没了美国市场,日子照样能过得滋润。

不过,话说回来,全球经济就像一张大网,美国要是彻底崩了,多多少少还是会波及到其他国家,咱们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



再一个,帮不帮还得看美国的态度。

过去这些年,美国一边享受着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一边又在贸易、科技上给咱们使绊子,芯片断供、加征关税的事儿还历历在目。

现在自己惹了麻烦,就想让中国当 “救火队员”,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要是美国还抱着零和博弈的老观念,不拿出诚意改善关系,咱们凭啥上赶着帮忙?



从国际责任角度来讲,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稳定的 “压舱石”。要是美国危机真的威胁到全球金融秩序,咱们也不会坐视不理。

但帮忙也得分怎么帮,总不能当冤大头,直接砸钱填美国的窟窿吧?

说不定咱们可以提出条件,比如让美国取消不合理的关税、放宽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合作,这样既能帮美国缓解危机,也能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



说到底,帮不帮美国,关键得看能不能实现双赢。

中国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咱们既不会见死不救,也不会打肿脸充胖子。

这场风波,反倒是个检验中美关系、重塑全球经济秩序的好机会,就看美国能不能放下傲慢,和中国好好谈一谈了!

信息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