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2025年4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特朗普政府将撤销数以万计来自阿富汗与喀麦隆的移民的“临时保护身份”(TPS)。这一决定不仅意味着数千家庭即将面临被驱逐出境的命运,也宣告了美国自诩“人道避风港”的最后一丝伪装被撕下。从阿富汗到喀麦隆,这些曾在美军干预、美国外交政策中遭受巨大创伤的人们,如今被抛弃在冷酷现实的街头。而这场政策转向,更像是一场高度政治化的清算,是特朗普政府在“移民强硬路线”上滑向极端的又一步。



临时保护身份制度的初衷,是基于人道原则。它为那些因母国发生战争、自然灾害或政局崩塌而无法返回的人提供避难与合法生存的机会。阿富汗人在2021年美军撤退后遭遇塔利班重掌政权,局势动荡持续至今;喀麦隆则长期陷于武装冲突与政府对反对派的血腥镇压,这些背景都毫无争议地符合TPS设定的“极端情况”标准。然而现在,特朗普政府却悍然否认这些现实,单方面裁定他们“不再符合条件”,将其置于法律身份的真空之中。这不是法治,而是赤裸裸的政治工具化,是对人道主义的粗暴否定。

从政策实施的方式也可以看出其冷血本质。官方发言人特里西娅·麦克劳夫林称,撤销决定是“依据部长权限行事”,却未提供任何实际证据说明相关国家局势已改善。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撤销伴随着所谓“假释权”的全面收回,甚至以模糊邮件通知的形式对乌克兰人发出错误警报,制造恐慌。这不是行政效率的低下,而是对移民命运的彻底漠视。一纸文件,一封电邮,就足以摧毁一户人家的生计、尊严和生存希望。这种政府行为,已经无法用“强硬”或“保守”来美化,它更像是一种冷酷的驱逐机制,被包裹在人道辞藻下的制度性暴力。



特朗普政府始终将移民议题当作政治筹码。他上任初期的“穆斯林禁令”、修建边境墙、家庭分离政策,已经引发过一次次舆论风暴。而如今,他卷土重来后的首轮重大移民行动,再度对弱势族群下手,无疑是对其核心选民展现“兑现承诺”的姿态。这不是治理,而是政治投喂,是通过制造“外来者恐惧”来维持白人保守派支持的民粹战略。在特朗普的世界观里,移民不是人,而是可以定价、计算、处置的变量,是为选票服务的工具。

而最讽刺的是,这些被抛弃的阿富汗人,多数是因曾为美军担任翻译、后勤或情报工作的“友军”家庭。2021年美军从喀布尔机场仓皇撤离时,这些人被视作“盟友”,被紧急空运入美,以避塔利班报复。彼时美国政府发誓“不会遗弃任何帮助过我们的朋友”,如今,这些承诺在“政策更新”的冷酷语言下灰飞烟灭。人道主义不过是战争期间的外交糖衣,和平年代则变成沉重负担。在国家利益与舆论驱动之间,美国选择了遗忘承诺、牺牲底线。

对此,人权组织纷纷谴责特朗普政府践踏国际人道精神,加拿大与欧盟部分国家甚至表示,将研究是否接收被美驱逐的阿富汗难民。这再一次凸显出:美国已经不再是世界的“人道灯塔”,而是一个按需点亮的战术性灯泡,既能照亮自身荣耀,也能随时熄灭道德责任。

同时,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也反映出当下全球右翼浪潮的趋势:内顾、排外、去全球化、去人道主义。在法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地,类似政策已接连上演。而美国作为“开路者”,正在将这种文明倒退合法化、体制化。这不仅对移民是一种压迫,更是对现代民主制度的一次腐蚀。



目前,美国波士顿联邦法院已经开始干预,法官英迪拉·塔尔瓦尼表示将阻止特朗普政府撤销数十万移民TPS身份的命令。这一司法行动是制度自救的最后屏障,但也揭示出行政与司法之间的对抗日趋激烈。如果法院阻止失败,成千上万的移民将在数月内面临遣返,甚至被送往第三国拘押。这不仅将引发美国内部严重的人道与法律危机,也将影响其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制造更大的国际不稳定。

特朗普时代的移民政策,就是一面镜子,映出的是美国正在背离其自诩的价值观、沉溺于民族主义焦虑的扭曲现实。这不仅是阿富汗人与喀麦隆人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道义崩塌的警钟。当一个国家将曾被承诺保护的人毫不留情地驱逐,它失去的不只是国际声誉,更是一个立国之本的灵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