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我军正式恢复了中断23年的军衔制度。此次授衔,取消了元帅和大将,将上将定为最高军衔,全军共有17位高级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这17位上将中,有一位尤为引人注目,他就是被誉为“六星上将”的洪学智。在1955年首次授衔时,洪学智就已经被授予上将军衔,而在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他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上将军衔的将领。
值得注意的是,1988年时,还有27位开国上将在世,为何只有洪学智再次参加了授衔,获得了“六星上将”的至高荣誉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洪学智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自1929年参加红军,开始了他非凡的革命生涯。他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担任志愿军后勤司令员,创新后勤补给方案,有效保障了志愿军的作战需求,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洪学智担任中央军委后勤部部长期间,积极推动勤俭建军方针落实,领导组织全军后勤,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后勤保障体系,成为人民解放军现代后勤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1988年的军衔制改革,是中国军队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此次改革取消了元帅、大将等高级军衔,将上将定为最高军衔,并增设士官军衔,以推动军队专业化、年轻化。
此时,虽然有27位开国上将健在,但多数都因年龄过大,或退居二线,未参与授衔。例如萧克已经81岁,吕正操83岁,已处于半退休状态。又如乌兰夫、叶飞等人,已脱离军队一线岗位,或退居顾问等虚职。
根据中央“干部年轻化”的政策导向,这些老一辈将领主动让位,为新生代军官提供成长空间,因此都未参与授衔。
而与其他上将不同,在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洪学智依然是解放军的高级干部,担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核心职务,始终活跃于军队改革的前沿。因此洪学智成为了唯一一位再次获得上将军衔的开国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