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发表震撼性声明,直指北约体系正在"掏空美国国库"。这位以"美国优先"著称的第47任总统宣称,美国在承担欧洲防务支出的同时承受着1.9万亿美元贸易逆差,这种"双重剥削"已使国家财政濒临崩溃边缘。

特朗普将北约框架下的防务支出形容为"史上最糟糕的交易":美国承担北约70%的直接军事开支,却要忍受欧盟对美商品设置的贸易壁垒。他援引五角大楼数据称,仅2024年美国在欧洲的驻军成本就高达120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补贴欧洲安全支出1800美元。更令其愤怒的是,32个北约成员国中仍有9国未达到2%的GDP军费基准,而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引擎,军费占比长期徘徊在1.4%左右。

这种失衡催生了特朗普的"5%军费新政"——要求欧洲盟友在2026年前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否则将启动《北约宪章》第13条退出程序。据布鲁塞尔智库统计,若该标准实施,欧盟每年需额外增加防务支出约3800亿欧元,相当于意大利全年财政收入的1.5倍。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爱丽舍宫闭门会议上直言:"这已不是联盟要求,而是经济勒索。"

军事要价的同步,是特朗普政府对185国发起的关税闪电战。4月7日生效的"对等关税"清单中,欧盟汽车面临25%惩罚性关税,德国大众集团当即下调全年利润预期23%。欧盟委员会的反制措施同样凌厉:针对美国农产品、烟草和奢侈品征收的25%报复性关税,精准打击共和党票仓州的支柱产业。这场贸易核战背后,隐藏着1948年PPS-23文件揭示的霸权密码——当美国手握全球50%财富却仅占6.3%人口时,维系不平等体系必然需要"军事+经济"的双重钳制。

乔姆斯基在《世界秩序的秘密》中解剖的"美国困境"正在应验:随着欧洲寻求战略自主,美国既无法放弃北约的军事控制权,又难以承受单极霸权的成本。这种矛盾在俄乌冲突中暴露无遗——美国610亿美元援乌法案导致联邦政府停摆,而德国却通过北溪管道爆炸案,实现了对俄能源依赖的"硬脱钩"。特朗普的幕僚私下承认:"我们花400亿美元武装乌克兰,结果让德国企业赚走了300亿能源转型红利。"

当特朗普引用"美国民众比媒体更清醒"时,欧盟议会正通过《数字主权法案》,要求谷歌、Meta等美企将欧洲用户数据存储在当地。这种"去美国化"浪潮甚至蔓延至军事领域:法德联合研发的"未来空战系统"(FCAS)明确排除美国军工企业参与,而"欧洲军"倡议已吸引23国签署联合防卫协议。

当前局势与1947年马歇尔计划前夕惊人相似——当时美国以130亿美元(相当于今日1500亿美元)重建欧洲,换来的是美元霸权与北约东扩。如今特朗普的"算总账"策略,实则是要迫使欧洲在"缴纳保护费"与"战略自立"间做出抉择。正如德国前外长菲舍尔警告:"当美国不再假装仁慈的霸权者时,欧洲必须停止扮演天真的附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