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林慧,今年38岁,初中毕业,来自一个小县城。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我早早辍学出去打工。后来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时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周建国。

他比我大三岁,当时在县里的建筑队上班,收入不高但人勤快,说话温和。我们结婚已经整整十五年了,有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儿子。

婚后我辞了工作,一心照顾家庭,而他还在工地干活。


我们这些年来省吃俭用,为了儿子读书和将来的生活,几乎没怎么享受过生活。

去年冬天,我们终于在城边买了一套小三房的新房,虽然是按揭的,但总算是我们自己的家了。

我以为,搬进新房,是我们一家三口新生活的开始。可没想到,这场“幸福”的开端,却成了我忍无可忍、彻底爆发的源头。


02

我们搬进新房的第一天,我忙得脚不沾地,整理家具、擦洗地面、安装窗帘……建国倒也帮忙,但他总是三心二意,不是玩手机就是跑到阳台抽烟。

那天晚上,我跟他说:“这房子咱俩奋斗了十几年,往后就清清静静过日子,别再像以前那样,婆家人三天两头过来住。”

他“嗯”了一声,没说话。


第二天一早,我去市场买菜,想着晚上做一桌子饭好好庆祝一下。可我没料到,我刚回来,就愣住了。

我看到婆婆、公公、小姑子、小叔子,还有小叔子的老婆和孩子,六个人,正站在客厅里!

“这是咋回事?”我把菜放到厨房,火气一下冒上来。


建国一脸无辜地走过来说:“妈说新房子得热热闹闹的,我就让他们来看看。顺便录个指纹,以后来住也方便。”

我当时脑袋都嗡了:“录什么指纹?这是咱俩的家,不是你娘家旅社!”

婆婆听了脸就沉下来:“慧慧,你这话可不中听啊。我们是你长辈,来住几天还得你批准?”


我强忍住怒气:“不是我不让你们来,是你们每次来都不打招呼,还住上好几天,厨房你们乱翻,被子你们随便盖,孩子的书桌都快成你们的麻将桌了。”

我话还没说完,小姑子插嘴了:“你这人咋这么计较?房子不也是我哥出钱买的?怎么你一个人说了算?”

我一听这话,心凉透了。


这房子,确实是我们夫妻一起努力买的,但建国的工资也不过是我的两倍。这些年我没收入,是因为我在照顾孩子、照顾他父母,哪一点不是牺牲?

我咬着牙说:“这个家,是我跟建国的家,不是你们大家的家。你们要住,得我同意。”

建国却低着头一句话不吭。我看他那副样子,心里更寒。

晚上,我主动跟建国谈:“你到底什么意思?这房子要变成你家人的‘公家宿舍’吗?”

他吞吞吐吐:“他们就住几天……反正房子大。”

我冷笑一声:“那我问你,以后我爸妈来住,你也会欢迎?”

他一下子就激动了:“你爸妈怎么能跟我爸妈比?我妈是长辈,她来住是天经地义的!”

我忍了这么多年,这种双标,已经让我彻底看清了。

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这婚姻,到底值不值得继续?

第三天清晨,我趁着他们还没起床,一个人去了房产中介。我把房子挂了出去,价格略低市场价,立马有人看中。

我告诉建国:“房子我卖了。你不是说你家人来住方便吗?那就让他们住老房子,我和儿子搬出去住。”

他当时吓得跳了起来:“你疯了?!这可是我们的家啊!”

我冷静地说:“你不尊重我,等于不尊重这个家。对不起,我不想再忍了。”

我把儿子的书包收拾好,我们搬去了我娘家暂住。

建国那边慌了,打电话发短信求我回来。我没理他。

十几年来,他一次次把我对家庭的付出看作理所把我对他的忍让当做软弱。现在,是时候让他明白代价了。

婆家那边更是气得跳脚。婆婆打电话骂我:“你个死女人,胆子肥了,敢把房子卖了?”

我笑着说:“你们不是觉得这是你们的家吗?那你们出一分钱来赎回去好了。”

她气得挂了电话。

几天后,建国带着儿子来看我,他哭了,说他错了,说他再也不会让他家人住新房。

我看着儿子那双明亮的眼睛,心里五味杂陈。

我说:“你回去吧。房子已经过户给新买家了。”

他愣住了。

我没告诉他,其实房子是我娘家表姐名下买下的,我只是想让他明白: 家,不是旅馆,婚姻也不是单方面的奉献。

03

搬出新房已经快两个月,我和儿子住在娘家,过得清净自在。

建国还在努力联系我,说他真的知道错了,说他已经跟他妈妈他们撕破脸,以后不会再让他们干涉我们的生活。

我没有立刻原谅他。

有些伤害,不是道歉就能修复的;有些失望,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我不知道将来会怎么选,也许会给他一次机会,也许就此分道扬镳。但我知道,无论结果如何,我不会再让自己被轻视、被牺牲、被当成“工具人”。

婚姻不是忍让的代名词,家也不是谁都能随便进出的地方。

我卖掉的不是房子,而是我十几年来压抑的心声和尊严。

未来的路,我会走得更坚定,也更清醒。

因为这一次,我终于为自己活了一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