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恒

4月11日,一家上海新开张的高端餐厅被举报使用涉嫌违背食品安全的食材制作甜品,因涉嫌使用“大象粪便”进行甜品创意加工,现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现场查封原材料并责令停业整顿。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该餐厅人均消费高达3888元,仅开放12个席位,号称“顶奢猎奇美食体验”。但正是这样一家“贵到离谱”的餐厅,却因菜单中一道名为“象粪甜品”的菜品被网友曝光,引发强烈争议。

真相曝光:菜单写的是“粪便”,食客当成了“仪式感”

据网友爆料,该餐厅招牌菜之一竟模仿腐臭气味的“烂花粥”,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一道甜品被明目张胆命名为“象粪精酿”,店员自称为“非洲采集原料”,有“天然发酵的野性香气”。

在一些“高端餐饮体验博主”的视频中,这些荒谬菜单被包装成“世界前沿分子料理”“生态发酵实验”,甚至有人称“味道很有层次,是味觉冒险的新高度”。

但这场“美食实验”玩脱了——监管部门已经介入。经马桥市场监管所核查,该餐厅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相关食材已被封存,门店状态已改为“休息中”。

谁在为荒唐买单?高端餐饮的“疯癫审美”正在绑架消费者

这件事不是孤例,而是当下“精致生活病”的集中爆发。

近年来,不少“高端餐饮”打着“实验料理”“分子料理”的旗号,把正常吃饭变成一场脱离常识的“仪式狂欢”:

• 1000元的空气料理,吃的是“情绪”;

• 2000元的透明汤,说是“自然的静谧”;

• 3888元的象粪甜品,包装成“原始自然的馈赠”。

它们在玩的是话术,不是味道;靠的是猎奇,不是厨艺。餐厅变成了内容工厂,食客变成了拍照工具。

消费的不是食材,是人设;买的不是美味,是谈资。

“装腔经济”背后,是监管的真空和平台的默许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家餐厅并非偷偷摸摸营业,而是堂而皇之地上架在大众点评,收割无数打卡流量。

问题来了:

• 审核环节去哪儿了?

• 食品安全检测为何缺位?

• 高价猎奇到底踩没踩法律红线?

平台一边收商家的推广费,一边放任其自我营销;监管不到位,舆论来补位——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我们并不是要扼杀餐饮创新,而是要画清底线:创新不能踩在“安全”之上,也不能用“疯”替代“风格”。

结语:别再让“吃屎”成为精致生活的底线测试

餐饮的尽头,不该是猎奇的黑洞。

当“高端”沦为包装,当“食物”成了噱头,我们真正失去的,是对味道的尊重,对常识的敬畏,对文明的信任。

今天是象粪甜品,明天会不会是蟑螂奶酪?这不是在做饭,而是在消费我们的底线。

请记住:高价不是挡箭牌,精致不是挡羞布,猎奇不是无罪牌。

我们吃饭,是为了活得更像人,不是为了配合一场“文化整蛊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