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玖拾来源 | 父母志(ID::fumuzhi123)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却常低估“近墨者黑”的速度。心理学研究显示,10-15岁孩子对同伴语言的模仿率高达73%,一句看似无心的贬低、一个充满恶意的玩笑,都可能像墨汁滴入清水,悄然改变孩子的价值观。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替孩子筛选所有朋友,但至少可以教会他们:有些话不仅是情商低,更暴露了人品缺陷——常说这四类话的人,一定要保持距离


提防常说这4句话的人

第一句:“都是别人的错”

这句话背后的孩子朋友,往往具有推卸责任、缺乏担当的性格特点。他们习惯于将问题归咎于他人,而不是反思自己的行为。这种性格可能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害怕面对错误会降低自我价值,或者成长环境鼓励指责他人而非自我反省。

与这样的朋友相处,孩子会学会推卸责任,遇到问题时不是积极解决,而是寻找替罪羊;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总是期待别人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未来面对挫折会显得无助;形成错误思维模式,认为世界不公平,自己是受害者,影响心理健康,容易产生抱怨和沮丧情绪。

应对方法:

· 保持冷静,不被朋友情绪影响,客观分析事情经过。

· 坚持自己的判断,礼貌表达观点,如“也许我们也可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 引导朋友正面思考,如“我们可以一起想想怎么解决,下次避免”。

第二句:“我跟你说个秘密…”

这句话背后的孩子朋友,往往具有不诚实、喜欢搬弄是非的性格。他们可能出于多种动机,如拉近关系、获取利益或满足好奇心。这种行为会破坏信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在孩子的社交圈中,这样的朋友会让孩子学会不诚实,为达目的撒谎;喜欢搬弄是非,传播小道消息,破坏他人声誉和友谊,失去信任,陷入复杂人际关系;形成扭曲价值观,认为不诚实和搬弄是非是获取利益的有效手段,影响未来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

应对方法:

· 谨慎对待秘密,评估秘密性质,对不良行为保持警惕。

· 婉拒不当秘密,如“我不太想听这个秘密,这样做不太好”。

· 鼓励正面分享,引导朋友分享积极内容,如“说说你最近开心的事吧”。


第三句:“你也就这样了”

这句话背后的孩子朋友,往往具有消极、缺乏信心的性格。他们可能因自己遭遇挫折而对他人持悲观态度,害怕看到别人成功或不愿承认别人潜力,用这句话打击和否定他人。

对孩子来说,这句话会让孩子受到打击,失去信心,长期听会怀疑自己能力,缺乏动力;形成消极自我认知,认为自己注定平庸,影响心理健康,产生自卑和焦虑;失去追求梦想的勇气,对未来迷茫无助,因害怕被否定选择“安全”道路。

应对方法:

· 不要轻易相信朋友的打击,坚信自己的潜力,清楚这是朋友片面之词。

· 用行动证明自己,取得小成绩时适当分享给朋友,让他们看到进步。

· 寻求支持与鼓励,向家人、老师或其他朋友倾诉,重建自信。

第四句:“有事随时找我”

这句话背后的孩子朋友,往往体现了一种利用他人、不负责任的性格。他们可能出于获取利益、扩大人脉圈或表现自己热情等目的,但缺乏诚意和责任感,只是将别人当作工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样的朋友会让孩子学会利用他人,不择手段;缺乏责任感,期待别人解决问题,未来面对困难被动无助;形成错误社交观念,认为人际关系是工具,影响未来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应对方法:

· 评估对方诚意,观察朋友行为是否可靠,如是否兑现承诺。

· 不要过度依赖朋友,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将朋友帮助当作辅助。

· 设定合理边界,对朋友不合理要求适当拒绝,维护自身权益。


这些看似无害的日常对话,就像隐形的墨汁正在浸染孩子的精神世界。作为父母,我们无法为孩子搭建一座与世隔绝的象牙塔,但可以成为他们辨别语言毒素的"解毒剂"。

当孩子不可避免地遭遇这些"语言地雷"时,家长的引导将决定他们是被炸得遍体鳞伤,还是能从容排雷继续前行。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家长要做些什么?

或许您会问:"孩子还小,真能听懂这些复杂的人际规则吗?"答案是肯定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告诉我们,6岁后的儿童已具备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把抽象的社交智慧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

以下方法,都是经过教育专家验证、家庭实践检验的实用策略:

1、做孩子的“语言过滤器”

家长要关注孩子接触的话语,帮助筛选有益信息,过滤负面影响。定期询问孩子在学校或与朋友相处时听到的最让他们开心和难受的话语,培养孩子对语言的敏感度。警惕孩子近期频繁复述的他人言论,记录并分析背后价值观,发现不良倾向及时沟通引导。

2、角色扮演游戏

家长扮演“毒舌朋友”,让孩子在安全环境中练习应对,如故意说“你这发型真土”,引导孩子巧妙反击。设计多种情境,如争吵、被嘲笑,让孩子学会冷静处理问题,鼓励孩子发挥创造力,想出更多应对方式。

3、建立“语言能量榜”

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语言能量榜”,对话语正能量值打分,如“我帮你”+10分,“你真棒”+15分,“你真笨”-20分。每月统计评选“最佳语录”,给予奖励。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多说积极话语,及时肯定表扬。

4、家长自查清单

家长要反思自身行为,避免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检查是否存在不良言行,如抱怨他人、用威胁语言对待孩子、不兑现承诺等,发现后及时纠正,调整心态,向孩子道歉并弥补。

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曾说:“孩子是人类的老师。”

请记住:我们送给孩子最坚固的铠甲,不是隔绝黑暗的罩子,而是识别光明的眼睛。

当他们学会辨别言语背后的善恶,当TA能坚定地对毒舌朋友说“不”,那些曾被我们担忧的“交友危机”,终将变成成长的勋章。

作者:玖拾。来源:父母志(ID:fumuzhi123)。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万千爸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本文转载已获得授权。

点赞、分享点这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