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场“技术平权”运动席卷整个汽车行业:比亚迪将高阶智驾打入7万元市场,特斯拉的FSD算法持续迭刷新认知,小鹏G9的“全场景语音”让座舱交互从功能机跃入智能机时代。然而,这场看似普惠的运动背后,暗藏着合资车企的集体焦虑——当“功能下放”沦为配置清单的军备竞赛,用户真正需要的是技术堆砌,还是价值重构?
4月10日,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在黄浦江畔的“上汽之夜”的一席话直击要害:“真正的平权不应止步于功能的普惠,而是要以‘人 — 车 — 生活’为支点,驱动用户出行实现全面进阶。”
这一论断揭示了行业竞争的本质 ——平权不是简单的技术下放,而是从 “功能平权” 到 “体验进阶” 的价值重构。
安全平权:一场关乎生死的技术革命
在铜陵高速智能驾驶事故引发行业对安全的集体反思之际,上汽集团底盘专家芦勇在活动现场率先介绍了上汽整车安全3.0技术,即“不怕撞”、“不会撞”、“撞了也不怕”的智能驾驶安全“三阶段”战略,让外界看到了传统巨头的技术底蕴:
硬件维度:潜艇笼式车身+“五重”创新安全技术标准,电池安全方面采用高于国标30%的电池安全标准实现50万套“魔方(参数丨图片)电池”零自燃纪录;系统维度:VMC数字底盘技术以每秒千次路况扫描,将碰撞风险压缩至0.001%,相当于将足球场大小的风险区域缩小到一枚硬币;架构维度:银河全栈4.0电子架构支持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双认证,打造出行业首个“数字免疫系统”。
这些技术细节的背后,是上汽对行业痛点的精准狙击——当新势力用“期货功能”收割流量时,上汽正用近100年的工程积淀重新定义安全标准。
生态平权:打破“卡脖子”的隐形战争
上汽的智能化转型,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合纵连横”。
与Momenta共舞:目前Momenta方案已经搭载于上汽智己,并将在奥迪、上汽大众ID.系列等产品上实现落地 ;向华为借力:与华为以“智选车”模式合作,实现“技术共生、生态共创、价值共振”;与OPPO跨界:实现深度融合,拓展包括手机、手表、耳机、眼镜等海量生态场景,实现无缝衔接、完全同步、0学习成本,做到100%的全车控制,随时随地掌控爱车;
这种“开放但不依赖”的生态策略,恰似武侠小说中的“乾坤大挪移”——既吸纳各方绝学,又守住任督二脉。相比之下,某新势力车企因毫米波雷达断供导致交付延迟,更凸显上汽布局的前瞻性。
体验平权:从“千人一车”到“千车千面”
这是一场硬件革命,让汽车成为“流动的雕塑”。在布加迪威龙缔造者约瑟夫·卡班的操刀下,4月23日上海国际车展上汽将携两款新作跟用户见面。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上汽也将陆续推出十多款全新车型,覆盖汽车全场景产品矩阵并展示全新设计语言。
这还是一场软件升维挑战,当AI学会“读心术”,上汽自研的银河全栈座舱3.0,正在上演一场“机器觉醒”。通过AI与智舱的深度融合,车辆可实时感知用户需求:一句语音指令即可定制座舱氛围,同时通过后台算法不断演进,还能给予情感关怀,真正做到“情感才能定义体验”。
全球化平权:中国方案的“反向输出”
上汽的全球化布局,像一盘精妙的围棋,坚持贯彻GloCal(Global + Local)战略,即 “全球 + 本土” 战略,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特点提供个性化、智慧化产品方案,尊重当地文化和法律,做到 “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致力于将 “中国上汽车” 推向全球,提升中国汽车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除此之外,上汽全球化更精妙的地方在于:从合资的角度以前是“市场换技术”到如今的“技术换市场”,AUDI品牌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车企首次以技术输出方身份,参与全球豪华车标准制定。这种“徒弟变师傅”的剧情逆转,正在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的权力版图。
平权的终点是“人的觉醒”
当行业沉迷于 “算力竞赛”“屏幕大战” 时,上汽选择了一条看似 “笨拙” 却更坚实的道路:从安全底线出发,以用户需求为锚点,在技术合作中保持自主,在产品创新中注入情感,在产业布局中兼顾当下与未来。
站在电动智能化的十字路口,上汽用 70 年的产业积淀诠释了一个真理:汽车的终极价值,不在于技术的堆砌,而在于对人的理解与关怀。当 “懂车更懂你” 从口号变为现实,这家 “老牌车企”正在书写属于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篇章。
未来,当一辆上汽汽车不仅能自动驾驶,还能读懂你的情绪、规划你的生活、陪伴你的孤独时,出行将不再是A点到B点的位移,而是一次次充满温度的人生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