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群贤毕至话介入,聚力攻坚启新篇。第十六届中国肿瘤介入与微创治疗大会(2025 CCIO)暨第二十六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于2025年3月21日-23日在中国北京隆重启幕,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肿瘤介入治疗领域的诸多知名大咖和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聚焦肿瘤介入和微创治疗的前沿进展、新兴技术、未来前景等核心议题发表精彩的学术讲座。与会期间,来自不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通过讨论和点评等形式,分享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前沿的学术观点。本篇撷取会议中“cTACE治疗精细化管理与展望”讨论的精彩篇章进行分享,以飨读者。

Q1:传统肝动脉化疗栓塞(cTACE)是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经典的治疗手段,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鉴于其在HCC治疗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请分享一下,cTACE在HCC治疗中有怎样的应用价值和关键进展?


袁春旺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cTACE是肝癌介入治疗的基石,其中,碘化油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载药微球尚未普及的时期,cTACE主要通过碘化油混合化疗药物联合明胶海绵或其他栓塞颗粒实施治疗。碘化油在cTACE治疗中具有核心作用,其精准的超选择性注射是确保疗效的关键,碘化油通过精确的动脉栓塞可促使门静脉显影,实现肿瘤完全坏死,患者可获得更好的疗效,部分患者可达到根治性效果。因此,碘化油对于早期肝癌的治疗尤为重要。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指南建议,碘化油用量通常控制在20ml(2支)以内。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故推荐采用分次栓塞策略。此外,血管复杂的肿瘤治疗更具挑战性,术前需通过锥形束CT(CBCT)或增强CT精细评估血管的解剖结构,预判超选择插管的路径。对于无法完全栓塞的病灶,可联合消融治疗进行局部强化干预。针对碘化油稀疏区域实施消融治疗,可显著提升局部控制率。cTACE的标准化治疗需建立在个体化评估的基础上,但患者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实施cTACE治疗需要考虑肿瘤血液供应的特征(如血管强化程度与血管构型差异)、肝功能储备、患者年龄及疼痛耐受度等个体化因素。滕院士和颜志平教授一直倡导标准化、精细化的治疗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标准化治疗的框架下,平衡治疗目标与患者耐受性,这种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体化决策模式,正是介入学科精细化发展的核心方向。


潘杰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作为肝癌介入治疗的核心技术,cTACE在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正如多位专家所强调,现代肿瘤治疗已进入"精准医疗"时代,要求我们在技术实施层面突破传统"超选择性插管"的单一维度。cTACE的精细化实施需从三个维度进行优化,首先,技术层面应注重插管技术、栓塞材料的精准选择;其次,临床决策需综合评估患者的肿瘤生物学特征,包括肿瘤的大小、数目、位置、患者肝功能储备、年龄及治疗预期等个体化因素;最后,还需兼顾医疗管理因素,包括DRG支付体系以及医院资源配置等。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策略,为构建个体化、精准化的HCC治疗体系提供重要的实践方向。

Q2:众所周知,碘化油作为cTACE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栓塞材料,其临床应用策略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请分享一下规范化与个体化应用碘化油的经验。


王艳丽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在肝癌的血管介入治疗中,颜志平教授提出了精准栓塞,在精准栓塞中提到三段式栓塞法,碘油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段式栓塞技术的超末梢栓塞阶段,通过碘化油联合化疗药物充分渗透至肿瘤组织间隙。当时还强调双重栓塞理念,以进一步要求门脉显影,从而识别出周边微小血管,确保栓塞完整性。末梢动脉栓塞阶段则主张选用粒径<300μm的栓塞微粒,辅以1-2ml碘化油进行二次填充。第三阶段采用>300μm的微球或明胶海绵栓塞分支动脉,对于前两阶段栓塞不充分的患者,可追加碘化油进行栓塞。

颜志平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颜志平教授当天看到该主题论坛,很感兴趣,所以,特地前来参与,发表观点如下:

碘化油是肝癌介入治疗中关键的栓塞材料,其临床应用需精准把控,以适应不同肿瘤的特征。对于不同体积的肿瘤,栓塞策略应有所区别。针对体积小的肿瘤,日本学者采用闭塞球囊技术,但对于大的肿瘤,单纯栓塞患侧动脉可能导致对侧血管的血流代偿性增加,反而影响栓塞效果。值得关注的是,先用碘化油处理肿瘤周边区域,再采用载药微球进行补充栓塞,该方案有助于提高完全缓解(CR)率,但目前载药微球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潘杰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在临床实践中,碘化油诊断性栓塞体现出独特的诊疗价值。对于拒绝使用化疗药物或存在影像学隐匿性病灶(甲胎蛋白显著升高但未见明确病灶)的患者,单纯碘化油栓塞可作为有效的诊断手段。其临床价值主要体现在:1)使影像学不可见的微小病灶显影,这一特性在目前诊疗常规中具有不可替代性;2)降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间接证实其治疗作用,这一客观指标的变化证实了碘化油栓塞的作用,体现了其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Q3:随着肝癌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治疗格局的多元化,cTACE的临床应用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基于此,请您从临床实践和学科发展的角度谈谈cTACE将如何应对挑战?以您的经验和体会,您认为cTACE未来有怎样的临床应用前景?


姚全军教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近年来,cTACE已实现从单一栓塞治疗向多学科综合诊疗体系演进,未来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第一,目前,cTACE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高端影像设备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的普及,新型栓塞材料(如载药微球、栓塞剂)和精细微导管的应用,提升了肿瘤栓塞的精准度和疗效。第二,cTACE技术已在各级医疗机构广泛开展。作为基础性介入技术,每年有大量基层医师通过进修学习并掌握该技术。第三,临床上,cTACE已从原发性肝癌治疗扩展至肾癌、胰腺癌等实体肿瘤,尽管指南尚未全面覆盖,但临床循证数据正在逐步积累。第四,现代肿瘤治疗强调多学科协作,cTACE联合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已显示出协同增效的作用。最后,AI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临床医生需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将AI工具合理整合到诊疗流程中。展望未来,cTACE将朝着精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和多学科化的方向持续蓬勃发展。

小结

cTACE作为肝癌介入治疗的核心,近年来经历了革命性的发展和变化,已取得长足进步。临床实践证明cTACE联合系统抗肿瘤的综合治疗、AI辅助等新型治疗手段,可有效提升疗效和临床可及性,为肝癌介入治疗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实施cTACE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等因素,最终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精细化治疗目标。

专家简介


颜志平教授

  •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导

  •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介入科主任

  •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

  • 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介入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放射分会介入专委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委

  •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肿瘤介入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介入医学专家委员会消化疾病专家组组长

  • 上海市CDC肿瘤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介入放射学杂志》主编


潘杰教授

  •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介入治疗专业博士后

  • 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 中国医师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肿瘤介入治疗学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

  • 北京医师协会介入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袁春旺教授

  • 主任医师 介入放射学博士 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 研究生导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介入中心 副主任

  • 特需门诊及肝癌多学科会诊专家

  • 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医学影像及介入诊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放射学专委会委员(磁共振介入学组)

  •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介入医学专委会委员

  • 北京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常委,北京肿瘤学会介入专委会常委,北京放射学会介入学组委员

  •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影像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影像分会介入学组组长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组长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委会委员、消融专委会委员

  • CSCO放射介入治疗专委会委员,亚洲冷冻学会常委

  • 《Hepatology中文版》、《当代介入医学电子杂志》编委、《肝胆胰外科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肝癌电子杂志》通讯编委;《Theranostics》、《Cell proliferation》 《Frontiers in Oncology》、《OncoTargets and Therapy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审稿专家


王艳丽教授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 郑州大学医学院 介入医学教研室 副主任

  • 中华放射介入学组生殖泌尿系统疾病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国家卫健委能力继续教育中心妇产科介入专委会副主委兼秘书

  • 介入医学研究院妇儿介入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委员

  • 中华放射学会介入专委会妇儿介入组常委

  •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

  • 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妇儿介入专家工作组委员

  •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一届皮肤病康复专委会血管瘤畸形康复学组副组长


姚全军教授

  • 河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 副主任医师

  •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河南省抗癌协会第四届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学分会第三届肿瘤介入学组副组长

  • 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学分会第三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 河南省医学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学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 河南省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 河南省临床肿瘤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 河南省消化医学会学会第一届肝癌MDT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河南省医院协会介入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 河南省医药信息学会肿瘤与炎症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老年保健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审批号:P25003503

撰写:Selina

审校:Robert

排版:Aurora

执行:Faline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