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古
准确地说,这个标题不是太完整:向谁告别?告别谁?他没有说,因而目前无法得知。但反复考虑之后,还是将就着用。并且画蛇添足加了这两句说明,算是作为开头语。
据媒体报道,4月12日,U17国少主帅上村健一在个人社媒发文,就自己未能带领国少实现小组出线目标致歉;对共事一年多的教练组、工作人员和球员表示感谢。而上村健一文中提到自己“性格怪异、不好相处”的弱点,肖姓知名媒体人解读认为,这或许是他对自己执教风格的一种自嘲,也反映了“他对团队氛围的深刻反思。”
发文致歉,基本上意味着行将告别,本人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几天前,就有媒体分析称,因为国少没有实现赛前提出的目标(率队打进2025年U17世界杯),上村健一“或将被足协彻底弃用”。而在国少与乌兹别克斯坦赛后的当晚,“督战”的足协领导就连夜召开了总结会,其中有些话说得相当重,比如“成绩未达预期”、“球迷不满意”之类,这应该成了被“彻底弃用”一说的主要依据。
本人感到意外的是,上村健一或许与久尔杰维奇不同的际遇。
两个月前,U20国足同样“无缘”。但作为主帅,久尔杰维奇被足协“留用”,并作为“观察员”参与了07年龄段精英训练营的选秀工作。其后,传出他或将接手某支国字号青年梯队,甚至有可能与U22国足主帅安东尼奥“竞争”的可能,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村健一与久尔杰维奇的确是“同运”但不“同命”。
也难怪,虽然都是出局,但外界对U20国足的评价褒多于贬、对球队的出局表达了无尽的惋惜和遗憾。相反,对U17国少却是贬多于褒,至少充满争议。特别是对小组赛前两战球表达质疑的同时,也对这支球队前后“判若两队”感到不解。更有甚者,日前还传出教练团队内部不和的“丑闻”。作为主教练,上村健一或许认为自己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因而“致歉”。
但个人觉得,不应该如此不明不白就了事。在没有调查、核实真实情况之前就以“成绩不达预期”为由“彻底弃用”上村健一,外界或许也难认同。
一个事实就是,之前的各种友谊赛,包括预选赛,U17国少给人的印象,特别是技战术风格,几乎与此前的所有国字号球队、包括久尔杰维奇带领的U20国足相比更接近日本足球,即球迷口中的“传控足球”。哪怕传说中临阵改变打法、导致U17国少在与沙特和乌兹别克斯坦比赛中大脚长传、打“传统中国足球”的责任在上村健一。
从他带队一年零两个月的实际来看,他的训练水平是值得肯定的。欠缺的,只是因为大赛经验的欠缺,导致备战工作存在种种的不足——尽管这还只是猜测,以致小组赛提前出局。
但是,“欠缺大赛经验”、“临场指挥”失当,久尔杰维奇不也同样存在吗?赛前两支球队同样喊出“夺冠”、进军(U17或者U20)世界杯的口号,同样不达预期。但对待主教练不能因为一个谦逊、低调,而另一个“性格怪异、不好相处”就区别对待。
评价和使用一名教练,应以能力为标准。至于别的问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至少,上村健一能够在中国足坛工作这么多年,证明他并非是一名不能相处的人。再说了,如果上面提到的U17国少教练团队内部存在“不和”,原因并非在上村健一、而是另有他故。那么,对上村健一的某些先入为主式的、甚至带着个人好恶的评价,就更显得有失公平。
这么多年来,中国足球经历了大量的外籍教练,但优秀的、合适的不多,上村健一应该属于后者。而在发文中,上村健一还提到一点,除了对球员充满“感恩”和“责任”之外,平时的要求都是“严厉、过多叫喊”。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上村健一不虚伪、不造作,是一名工作认真、严肃的、“真实”的教练,他是真心实意在帮助中国足球。在足球圈充满金钱和名利诱惑的当下,作为一名洋教练,这一点显得特别难能可贵。
这次U17未能出线,原因当然很多。但如果上村健一确实在训练上有其特点、有特长,就不应该“彻底弃用”。像久尔杰维奇一样,换一个位置,再给多一点时间,或许就能发挥他的作用,对中国足球的帮助就更大。
用人要用其长、避其短,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尤应如此。
(今日独稿,未经许可禁止以非本人名字转载!图片主要是来自今日免费图片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