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醒来杯黑咖啡。”
对于打工人来说,咖啡可是提神醒脑的“良药”,一杯下肚后,不仅脑子清醒了,甚至就连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央视就曝光了咖啡行业不为人知的“黑幕”,不仅现场脏乱程度堪比垃圾场,就连咖啡豆也与旱厕仅隔数米,甚至劣质香精勾兑的糖浆桶壁爬满霉斑,简直让人恶心不已。
那么,咖啡行业也“塌房”了吗?我们生活中又该如何辨别呢?
触目惊心的真相
这件事情还得从北京的一位消费者说起,他在网购的“品牌咖啡”中尝出异味后,并没有选择忍气吞声,反而是进行了报警求助。
随着警方的调查后发现,这所谓的品牌咖啡,其实就是经过假货工厂加工而成,而且他们的生产基地更是以仓库为掩护,当警方推开生产车间的大门时,那刺鼻的腐臭就与霉味扑面而来。
根据曝光的视频来看,现场的咖啡豆散落一地,与成堆的垃圾、密集的苍蝇共处一室,而且生产设备表面覆满油污,如同“未清理的油烟机”,甚至咖啡豆的存放处,也与旱厕仅几步之遥。
更令人作呕的还是生产流程,只见工人徒手将发霉的咖啡豆倒入布满灰尘的研磨机,磨成粉后直接抓取包装,全程无任何消毒措施。
就连用于调制“大牌风味”的糖浆,实际就是劣质香精勾兑,而且储存在露天堆放的废旧矿泉水桶中,桶壁霉斑密布,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严重超标,里面还有死掉的苍蝇,很不卫生。
而且一袋500克假冒咖啡粉的原料成本仅5-6元,售价却高达69元,利润率超10倍,尤其是为迷惑消费者,售假者精心设计话术,将低价归因于“厂家直销”“促销清仓”,甚至承诺“假一赔三”。
即便遭遇退货索赔,低廉的成本也足以支撑其“爽快赔付”,许多消费者因此放弃追究,哪怕是对比正品价格,其欺骗性更为明显,而且这些“三无产品”的外包装几乎与正品无异,连品牌商标都仿制得惟妙惟肖。
当然除了假冒品牌咖啡,另一类“瘦身咖啡”也同样暗藏杀机,就比如甘肃兰州一名消费者段先生,就因饮用网购的减肥咖啡出现心悸、呕吐,送医后发现其含有早在2010年就被禁用的西布曲明。
这种中枢神经抑制剂会引发血压升高、心率失常,甚至可能导致中风或心肌梗死,更令人心惊的是,此类产品利润高达成本的36倍,一盒成本8元的咖啡竟标价298元,如果长期服用就如同慢性中毒,慢慢侵蚀消费者的健康。
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
面对现在到处都是假咖啡的情况,大家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不花冤枉钱还保证健康呢?首先,我们要多个心眼,别轻易相信那些便宜得离谱的咖啡,毕竟“便宜没好货”这句话没错,太便宜的东西,质量很可能不行。
然后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看咖啡的包装,一般真的咖啡袋子封口都是机器做的,特别整齐,就像刀切的一样。
而假的咖啡袋子封口很多是用电熨斗烫的,边边角角会很粗糙,如果拿到手的咖啡袋子鼓起来了,说明封口没封好,空气进去了,那就赶紧退货吧。
最后,尽量在靠谱的地方买咖啡,比如官方店、大超市,还有信誉好的咖啡店等等,特别是别在来路不明的小店或者微商那里买,容易被坑,要注意理性看待那些号称能“瘦身”的咖啡,别信“不用运动也能瘦”的鬼话。
凡是说能快速减肥的产品,很可能对身体不好,千万别乱买,小心吃亏,如果真的买到了假咖啡,那也要赶紧去平台或者相关部门投诉,记得留好购物小票、聊天记录这些证据,保护自己的权益。
这场“咖啡塌房”事件,不仅是对黑心商家的曝光,更是一次对消费文化与监管体系的拷问,而且食品安全并没有“眼不见为净”,只有建立更坚实的防线,才能让醇香回归本质,而非腐臭。